
AI真的會搶飯碗?IBM執行長驚爆:我們其實還在請人!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職場面貌,既取代重複性工作,又創造新機遇。IBM執行長克利希納(Arvind Krishna)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司「AI 代理人」(AI agents)已取代數百名人力資源員工,卻也推動了工程與銷售職位的增長。AI浪潮來勢洶洶,我們的飯碗真的要被搶走了嗎?還是說,這其實是個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AI取代與創造職位並存:IBM案例解析
近日,BM執行長克利希納在接受採訪時明確指出,IBM已運用AI技術,特別是能夠自主執行任務的「AI代理人」,取代了人力資源部門數百個職位。這些被取代的職位,大多涉及重複性高、行政庶務性質的工作,例如初步的履歷篩選、數據整理分析等。然而,這並不代表IBM整體人力的縮減。
相反,克利希納強調,透過AI提升效率後,公司得以將節省下來的資源,轉而投入到更具價值的領域,例如增聘軟體工程師、銷售及市場推廣等「面對人性挑戰」的專業人才。這些職位需要的是與人互動、深度思考、策略規劃及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正是目前AI難以完全取代的。這種「取代與創造並存」的模式,為其他企業提供借鑑,突顯AI如何在職場中實現動態平衡。
AI技術普及對勞動市場的壓力與契機
世界經濟論壇(WEF)報告指出,技術進步將對勞動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例如,AI和信息處理技術預計將創造1100萬個新工作崗位,同時取代900萬個職位。此外,40%的雇主預計將在AI能自動化任務的領域減少員工數量。輝達CEO黃仁勳在米爾肯研究所全球大會上表示:「你的工作不會被人工智能奪走,但會被使用它的人奪走。」黃仁勳建議,企業應投資員工AI素養教育,以降低轉型陣痛。
WEF的報告同時也指出,AI領域將創造大量新職位,例如數據分析師、AI倫理師等。關鍵在於勞動者能否快速學習新技能,適應AI時代的需求。企業也需要積極投入員工再培訓,協助他們跨越技能鴻溝,抓住AI帶來的新機遇。
科技巨頭如何管理「裁員恐慌」
AI引發的裁員恐慌令員工不安,科技巨頭正採取多元策略應對。IBM透過SkillsBuild平台,向全球學習者提供免費的AI技能培訓,目標是在三年內培訓200萬人。這些課程涵蓋生成式AI、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主題,並包括線上學習、實作實驗室和職涯發展支援。又比如Google、Microsoft等公司都推出了大規模的AI技能提升計畫。再者,部分企業開始更審慎地進行人力規劃,不再盲目擴張,而是更精準地評估AI部署後的實際人力需求,避免大規模裁員對品牌形象和員工士氣造成的衝擊。
專家建議,企業應建立AI倫理框架,確保技術應用以人為本,並與員工協作制定轉型計畫。科技巨頭的經驗表明,管理裁員恐慌的關鍵在於教育、透明與機會創造,而非單純依賴技術取代人力。企業與員工需共同努力,提升AI素養,擁抱新角色,方能在這場技術革命中脫穎而出。你準備好迎接AI時代的職場新常態了嗎?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