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俸稅退稅大減至1500元 稅局綠色炸彈殺到點算好? 教你4招報稅慳到盡
稅務局綠色炸彈又殺到埋身!全港260萬打工仔,近日應該都已經陸續收到最新年度的報稅表了。但今年薪俸稅退稅上限大減一半,僅餘1500元,真係「唔多夠用」!不過唔緊要,等BF小編教教你,點樣報稅可以慳最多稅!
慳稅第1招:供樓租樓開支都可以扣稅 記得要打釐印
仍在供樓的業主,視乎每年供樓利息總開支的高低,現時每年一般可以申請最多10萬元自住物業供樓利息免稅額;若夫妻與2023年10月25日或以後才出生首名兒女同住,供樓利息免稅額上限更可增至12萬元,直至子女滿18歲為止。
但有一個「陷阱」要小心,便是若納稅人已買入樓花但暫仍未獲准入住,由於不符合自住的定義,故不能享受供樓利息免稅額。故若想盡快獲得此免稅額,最好不要買遠期樓花,免節外生枝。
但如果讀者沒有物業都「唔緊要」,因為若租樓自住的話,一樣可以申請上限相同的租樓免稅額。
不過重要嘅事情要講三次,就是簽租約時要記得:一定要打釐印!千萬要打釐印!絕對要打釐印呀!因為沒有打釐印(付印花稅)的租約,政府是不會承認其合法性的。故若租客手持沒有打釐印的租約,將無法申請租樓免稅額。
假如是單位是合租的話又如何?稅務局表示,若兩人合租單位自住,每人可以獲得一半的租樓免稅額。
慳稅第2招:善用供養父母免稅額
讀者如果一直有供養60歲或以上的父母,可以獲得5萬元的供養父母免稅額。如果與供養的父母同住,免稅額更會倍增至10萬元。不過每位父親或母親只可以讓一名子女去申請供養免稅額。所以如果數弓台兄弟姊妹都「想爭」供養父母免稅額,就要事前好好分配了。
其實一般來說,應該由薪金最高(最多應課稅入息)的兒女去申請供養父母免稅額,因為這樣理論上可慳到最多稅。不過,如果兄弟姊妹之間「傾唔掂數」,小編建議由父母決定把免稅額交給誰,又話者可以靠「猜情尋(包剪揼)」去解決紛爭?
另外好多人可能不知道,如果父母已經不在,又或者父母收入低至不用交稅甚至已經退休,那麼負責實際供養未成年或仍然在學的弟妹的哥哥或姐姐,其實可以申請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雖然每年免稅額只有37,500元,不及供養子女免稅額,但對減輕哥哥或姐姐的交稅負擔都有一定幫助。
但有一點必須一提。讀者要緊記,千萬不要為了貪圖雙倍的供養父母免稅額,虛報自己與父母同住。因為執法當局可以利用住宅大廈出入口的拍卡紀錄、大廈閉路電視錄像、乘車八達通紀錄等,很簡單便查出子女究竟是否父母同住。假若被揭發欺騙稅局,納稅人有可能要坐監。
慳稅第3招:強積金及自願醫保免稅額
強積金由僱員作出的強制性供款是可以扣稅的,每年扣稅額上限是18,000元,以僱員薪金的5%會用來供強積金去推算,月薪3萬或以上的打工仔每夫就可以扣足1.8萬元的免稅額。此外,如果讀者有購買自願醫保,每年最多可以獲得8,000元的自願醫保免稅額,有助幫補一下保費開支。
慳稅第4招:扣稅年金免稅額上限6萬元
讀者如果收入不錯並已踏入中產水平,更可以考慮買入「扣稅年金」去慳稅。扣稅年金每年免稅額上限達到6萬蚊,如果讀者的應課程收入已經踏進了薪俸稅最高的17%稅階,一年有機會慳到大約1萬元的稅(10,200元)。
不過要留意,扣稅年金一般至少要50歲先可以開始領取,回報率又未必高,故究竟是否值得購買,一定要自己考慮清楚。當中的關鍵包括納稅人的年齡,以及每年實際可以慳到多少稅款。
此外,每年上限為10萬元個人進修開支,以及認可慈善的捐款,其實都可以扣稅,詳情大家可以去稅務局網站看看。
最後讀者應要緊記,傳統的紙本薪俸稅報稅表,必須在6月2日之前提交給稅局;至於透過網上交報稅表,最後交表限期則可以延長一個月至7月3日。如果遲交報稅表,可能會帶來罰則,故一定要小心。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