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學生人數減少200萬,美國Z世代為何選擇藍領,從眾心理還是理性選擇?

美大學生人數減少200萬,美國Z世代為何選擇藍領,從眾心理還是理性選擇?

Business News
By Neo Liu on 06 May 2025

美國四年制大學學生人數自2011年以來減少約200萬人,與此同時,大量年輕人湧入建築、水電工程、汽車維修等行業。這場由年輕世代主導的職業選擇變革,正在重塑美國勞動力市場,並引發對高等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

美國Z世代的務實選擇:藍領高薪與大學成本考量

美國Z世代在職業選擇上展現出更強的務實性。Gusto資深經濟學家Nich Tremper的數據顯示,美國四年制大學學生人數較2011年減少約200萬人。美國勞工部2024年第一季的數據指出,Z世代佔全美勞動力的18%,而Gusto的報告則顯示,同年18至25歲青年佔藍領行業新聘僱員工近25%。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藍領工作視為可行的職業道路。

大學學費的持續攀升是促成這一趨勢的主要因素。美國教育數據倡議的數據分析顯示,2011年至2023年間,四年制公立大學州內學生的年均開支上升約30%,私立非營利四年制大學的年均費用更是飆升42%。高昂的教育成本使得許多Z世代年輕人對大學學歷的經濟效益產生疑問。

與此同時,藍領工作的薪資待遇具有吸引力。Gusto統計,技術工人的平均時薪約為23美元(約178港幣)。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電工、水喉匠、地盤工的年薪中位數分別為62,350美元(約48.32萬港幣)、62,970美元(約48.80萬港幣)和46,050美元(約35.69萬港幣)。這些薪資水平對於剛畢業的高中生而言,提供了無需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即可獲得穩定收入的機會。

大學人數下滑的影響:傳統高等教育模式面臨挑戰

美國大學生人數的顯著下降,不僅反映了年輕人職業選擇的轉變,也對傳統高等教育體系提出了挑戰。200萬學生人數的減少,迫使大學重新評估其教育產品的價值和成本效益。

部分分析認為,大學教育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審視。一些大學專業的就業前景不穩定,畢業生可能面臨就業困難或薪資不理想的情況。科技發展迅速,對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而傳統大學教育體系可能難以快速適應這些變化。相比之下,藍領行業對實操技能的需求直接且穩定,從業者更容易獲得相對較高的薪資。

社會對大學學歷的傳統觀念也在發生變化。人們逐漸認識到,大學並非成功的唯一途徑。Z世代更加注重實際技能和即時回報,這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選擇能夠快速實現經濟獨立的藍領工作。

香港藍領現狀與大學生考量:借鑒與思考

香港藍領工人的待遇與美國存在差異。儘管香港也在努力提升技術人才的培養和藍領工作的社會地位,但整體薪資水平與美國相比仍有差距。生活成本較高也影響了藍領收入的實際購買力。

目前,香港大學生放棄學業從事藍領工作的現象並不普遍。香港的教育體制和社會文化仍然重視大學學歷。然而,隨著大學學費上漲和部分行業就業競爭加劇,一些學生也開始關注職業教育。在技術含量高、市場需求大的藍領行業,若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資和發展前景,或許也能吸引部分年輕人。

香港同樣面臨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尤其在建造業和維修領域。如何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培養更多專業技能人才,是香港需要思考的問題。美國Z世代的選擇或能為香港提供一些啟示。

美國Z世代的「藍領熱」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包括高昂的大學學費、藍領工作相對優厚的薪資以及年輕一代更為務實的職業觀。這一趨勢不僅影響美國勞動力市場,也對傳統高等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戰。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