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93億美元損失!揭秘加密貨幣騙局:從投資陷阱到「殺豬盤」的黑暗套路

93億美元損失!揭秘加密貨幣騙局:從投資陷阱到「殺豬盤」的黑暗套路

Business News
By Neo Liu on 25 Apr 2025

2024年,美國因加密貨幣相關詐騙損失高達 $93億美元。這一驚人數字由FBI互聯網犯罪投訴中心(IC3)在其年度報告中披露,凸顯了數字資產領域潛藏的巨大風險。年長者是此類詐騙的主要受害者。

FBI報告核心發現:損失驚人,長者脆弱

根據FBI互聯網犯罪投訴中心(IC3)發布的報告,該中心去年收到了超過14萬起涉及加密貨幣的投訴,造成的確認損失總計約 $93億美元。這反映出加密貨幣已成為網絡犯罪分子進行大規模金融詐騙的重要途徑。

報告特別強調了年齡在60歲以上的群體在此類犯罪中的脆弱性。該年齡段的受害者報告了約33,000起案件,損失金額約為 $28億美元,佔總損失額近三分之一。這可能與他們對新興技術的熟悉程度較低、更容易相信高回報承諾,以及詐騙分子利用其退休儲蓄或信任進行針對性攻擊有關。

常見加密貨幣騙術解析

詐騙者利用加密貨幣的跨境、匿名和交易不可逆特性,結合社會工程學手段,設計了多種騙局。主要類型包括:

  1. 投資詐騙: 最常見的形式。詐騙者設立虛假交易平台或投資項目,承諾不切實際的高回報。利用專業術語、虛假數據或名人背書(常為偽造)吸引投資。初期可能顯示虛假盈利以誘騙追加投資,最終平台關閉,資金蒸發。
  2. 「殺豬盤」: 結合情感操縱的投資騙局。騙子通過社交媒體或交友應用建立長期信任關係(“養豬”),然後誘導受害者在虛假加密貨幣平台投資,最終捲款跑路(“殺豬”)。受害者同時遭受經濟和情感創傷。
  3. 網絡釣魚: 通過偽冒郵件、短信或消息,聲稱來自合法機構(交易所、錢包商等),誘騙用戶點擊惡意鏈接,訪問假冒網站,以竊取登錄憑證、私鑰或助記詞,進而盜取資產。
  4. 假冒與勒索: 騙子冒充官方人員(稅務、執法機構)或技術支持,以解決虛構問題(欠稅、賬戶凍結)為由,要求用加密貨幣支付。或聲稱持有受害者敏感信息進行勒索。
  5. 虛假空投/贈品: 在社交媒體宣傳假的加密貨幣空投或名人贈送活動,要求用戶支付少量加密貨幣“驗證費”或連接錢包授權,實則盜取資金或權限。
  6. 就業詐騙: 提供虛假的加密貨幣相關工作,要求受害者預先支付加密貨幣作為培訓費或設備費。

美國的監管應對:多方協作與持續挑戰

美國政府通過多個機構應對加密貨幣犯罪,但面臨複雜挑戰。

  1. 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主要監管其認定為“證券”的加密資產,打擊未註冊發行(ICOs)、欺詐項目和違規平台。SEC認為多數代幣屬證券範疇,但此界定在業內和機構間仍存爭議。
  2. 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 將比特幣等視為“商品”,監管相關衍生品市場,打擊欺詐和市場操縱。與SEC的管轄權劃分是監管難點之一。
  3. 財政部: 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負責反洗錢(AML)和反恐融資(CFT),要求虛擬資產服務商(VASPs)遵守客戶盡職調查(KYC)和可疑交易報告義務。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制裁涉及非法活動的加密地址。
  4. 司法部(DOJ)與聯邦調查局(FBI): 負責調查和起訴加密貨幣相關犯罪,包括詐騙、洗錢、勒索等。FBI的IC3報告是其監測工作的一部分。執法機構正提升技術能力以追踪和沒收非法資金,並加強國際合作。

對投資者而言,最有效的防禦是保持警惕和持續學習。了解常見騙局,對不切實際的高回報承諾保持懷疑,不輕易透露私鑰或助記詞,進行獨立的項目調查,是保護自己資產的基礎。加強對年長者等易受害群體的風險教育尤為重要。在數字金融時代,審慎和知識是安全航行的必要條件。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