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忽讓步 特朗普總統指將大減中國關稅 背後4大可能原因為何?
「等不到習近平電話」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在中美關稅大戰中作出罕見讓步。特朗普表示對中國入口商品微收的關稅,將由145%的現有水平大幅下降,不過「不會降至零」。他又「收回」早前的挑釁性言論,強調不會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又相信中美最終會達成關稅協議。受中美關稅戰緩和的消息刺激,美國道指昨晚漲逾千點收市。但特朗普為何忽然立場軟化,暫仍是個謎,各界分析則猜測當中或至少4大可能的原因,包括財長貝森特的去留問題。
美國總統特朗普指會調低中國產品關稅後,恒指今日升510點,重上二萬二大關。中國外交部回應關稅戰時指:「我們不願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路透社早前率先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美國財長貝森特在華盛頓一個閉門會議中表示,美中關稅僵局不可能持續,他預計局勢很快會緩和,又認為這樣應該會「讓世界和市場鬆一口氣」。據報道,貝森特形容美中現時的貿易情況有如貿易禁運,又提到兩國的談判仍未開始,未來的談判亦會非常艱難,但相信有可能達成協議。他重申特朗普政府的目標不是讓全球兩大經濟體脫鈎,美方希望中國經濟向消費傾斜,而美國經濟就向製造業傾斜,但不清楚中方是否願意這樣做。
美國總統特朗普其後在白宮表示,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將由當前的145%水平大幅下降,但不會降至零。他估計中國將對最終的關稅稅率非常滿意,但中國必須跟美國達成協議,否則便難以在美國做生意。當被問及中美貿易爭議及關稅談判進展時,特朗普表示這是一個過渡期,「還需要一段時間」。
但被問及美國會否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時表示,特朗普表示無論對中國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都不會採取強硬立場,又指相信「我們會很友善,他們(中國)也會友善」,又指會談時不會談及中國新冠病毒。特朗普又表示,無意解僱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他指「從來沒有想過,媒體總是自行解讀。我並沒有解僱他的打算。我只是希望他在推動減息方面能更積極一些。」
特朗普立場軟化除令中美股市大反彈,也引起外界關注,各界猜測背後可能原因有4個:
可能原因一:財長貝森特的去留
被形容為「索羅斯徒弟」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備受特朗普器重。但盛傳他容忍不到可能令美國陷入災難的「瘋狂關稅政策」,有意請辭。不過他早前曾成功「進諫」,令特朗普簽應要求暫緩向歐洲等盟國加徵稅90天,令美股及美債免於崩潰。故有分析認為,特朗普漸放棄激進關稅政策,或與希望貝森特留任財長有關。
可能原因二:馬斯克的影響力
全球首富馬斯克雖然快會離開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全力挽救走下坡致市值蒸發逾3萬億港元Tesla(美股:TSLA),但他是特朗普的金主兼令他選戰中獲勝的關鍵人物,影響力仍甚大。事實上,令到Tesla電動車被歐洲人杯葛致銷量大減的罪魁便是關稅戰,馬斯克亦曾公開表示。會盡力敦促特朗普降低關稅,故相信亦有可能是他令特朗普回轉意。
可能原因三:擔心中國狂沽美債報復
中國潛在的報復行動也是特朗普讓步的重要考量。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最大外國持有國之一,持有約8,000億美元美債。若關稅戰進一步升級,中國可能通過大規模拋售美債進行反擊,推高美國借貸成本並引發金融市場動盪甚至股災。雖然早前美債收益率暴漲(價格暴跌),相信是美國及日本基金恐慌沽美債所致,但中國一旦出手,後果難料,故難免令人猜想這是特朗普讓步的原因。
可能原因四:共和黨元老憂影響國會選戰
共和黨內部的政治壓力同樣不容忽視。隨著2026年美國國會中期選舉臨近,共和黨元老及金主擔心高關稅引發的通脹及經濟衰退風險,可能導致選民不滿,進而危及共和黨在國會的控制權。多位共和黨參議員曾警告,關稅戰若失控,可能重創美國農業及製造業,對依賴農產品出口的共和黨票倉造成重大打擊。早前中國不買美國大豆,改購巴西大豆,已引起美國農民哀號。故共和黨的元老,有機會是令特朗普「打倒昨日的我」的主因。
不過外界普遍相信,對於特朗普的讓步,中國官方暫時會表現出審慎態度。因特朗普經常不守諾言,關稅政策反覆無常。故料中方將保持「戰略定力」,繼續推進國際多邊貿易合作以對沖關稅風險。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