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衝擊下的避險策略,德債、歐元、亞洲股、貴金屬,這幾大資產,你怎麼看?
美國關稅政策加劇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市場不確定性隨之升高,促使投資者積極尋找安全的資產。在此背景下,傳統的市場關聯性受到挑戰。德國國債、歐元、亞洲消費類股及黃金、白銀在當前環境下受到關注。
避險情緒升溫:關稅衝擊下的市場反應
美國的關稅措施已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不確定因素,直接影響供應鏈,並引發對經濟增長放緩、通脹上升和貿易衝突擴大的擔憂。這導致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尋求資本保值。
高風險資產面臨壓力,而相對安全的資產受到青睞。儘管美國國債是傳統避險工具,但當不確定性源於美國自身政策時,投資者開始尋找替代品,推動了避險資產的多元化。德國國債、歐元、亞洲消費股、黃金和白銀因此進入投資者視野。
德國國債與歐元的異常同步:關稅下的新邏輯
德國國債(Bunds)因德國穩健的財政和經濟基本面,一直被視為歐元區的核心安全資產。通常情況下,市場樂觀時,歐元升值,德債需求下降;避險情緒高漲時,資金流入德債推高其價格,歐元則可能承壓。
然而,近期市場出現了歐元升值與德債需求強勁並存的現象。富達國際的分析指出,主因在於美國政策引發的疑慮。這種疑慮一方面削弱美元,推升了歐元;另一方面,促使全球投資者尋找非美元的安全資產,德國國債因其高信用評級和流動性而受益。源自美國的風險因素,打破了歐元與德債間的傳統負相關性,導致兩者短期內同步走強。這表明在地緣政治風險主導下,投資者需重新評估資產間的關聯性。
亞洲消費股:關稅環境中的防禦性選擇
貿易摩擦對出口導向型產業構成直接威脅。相比之下,以服務本土市場為主的消費必需品行業展現出較強的防禦能力。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機構建議關注亞洲消費必需品類股,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內需韌性:亞洲大型經濟體(如中國、印度)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和增長中的中產階級。消費必需品需求相對穩定,受外部貿易爭端影響較小。
- 政策支持:為應對外部壓力,亞洲各國政府(尤其中國)可能推出刺激內需的政策(如減稅、基建投資、寬鬆信貸),利好本土消費市場。富達國際增持中國消費股即是基於此預期。
- 估值考量:部分亞洲消費股在市場調整後,估值可能更具吸引力,提供了較好的風險回報潛力。
- 供應鏈本土化:長期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加速供應鏈向區域化、本土化轉變,有利於深耕本土的亞洲消費品牌。
儘管如此,投資亞洲消費股仍需注意全球經濟放緩的間接影響、特定國家政策風險及市場競爭等因素。但總體上,在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下,該板塊提供了防禦性與增長潛力並存的選擇。
黃金與白銀:傳統避險工具的價值重現
黃金作為歷史悠久的價值儲存手段,在市場動盪和地緣政治緊張時備受青睞。關稅政策從多方面提升了黃金的吸引力:
- 對沖通脹:關稅可能推高進口成本,引發通脹擔憂。黃金作為抗通脹資產,其保值功能凸顯。
- 對沖貨幣信用風險:貿易戰可能引發各國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削弱法定貨幣購買力,提升黃金作為獨立信用體系的價值。
- 地緣政治風險:關稅爭端常伴隨國際關係緊張,任何衝突升級跡象都可能刺激黃金的避險買盤。
- 實際利率下降:若央行為應對經濟下行而降息,會降低持有無息資產黃金的機會成本,增加其吸引力。
白銀兼具貴金屬的避險屬性和工業金屬的應用屬性。其價格通常隨黃金波動,但波動性更大。雖然工業需求可能受經濟放緩影響,但其避險功能和通脹保值特性,仍使其成為分散風險的選項之一。
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市場動盪正改變投資格局。德國國債與歐元的反常同步、亞洲消費股的防禦特性以及黃金白銀等傳統避險資產的受捧,共同反映了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相對安全的資金流動趨勢。這提示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市場關聯性的變化,深入分析風險來源。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