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阪世博門票滯銷 開幕斷網旅客苦候3小時入場 機場戰士及AI成焦點 8折賣票挽狂瀾
日本政府耗資近3,200億日圓(約170億港元)舉辦的日本大阪世界博覽會(下稱大阪世博)本月13日開幕,它原是為了吸引2,800萬名旅客前來、振興經濟及旅遊的世紀大計,但展館被指欠新意,不利消息頻傳。繼門票預售數量只及預算一半之後,開幕首天更疑因主辦者粗心大意,未有留意現場手機網絡頻寬不足,致大批旅客無法出示手機二維碼入場,要雨中苦候2至3小時才能入場,惹參觀者不滿兼成國際笑話。各界關注世博最終能否取得大成功,包括場館所在的「爛尾人工島」夢洲最終能否大翻身,成為受歡迎的日本首個賭場度假村。
大阪「夢洲」世博以「創造閃耀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為主題,預計吸引2800萬人次,帶來約3萬億日圓(約162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然而,開幕當天,夢洲會場卻因通訊網絡崩潰而陷入尷尬。主辦方採用電子門票系統,遊客必須通過手機專用應用程式顯示QR碼入場,但首日早上9時30分至下午2時30分,會場周邊手機信號幾近中斷,導致大量遊客無法加載門票。入場閘口人潮擁擠,部分遊客苦等數小時,抱怨聲此起彼伏。社交媒體上,遊客紛紛貼出排隊照片,稱「這是科技大國的笑話」。
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緊急應對,在東大門增設Wi-Fi站,並呼籲電訊商加強網絡支援。協會還建議遊客提前截圖QR碼或打印門票,以防網絡不穩。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在社交媒體上公開道歉,強調「通信環境至關重要」,並敦促遊客做好備用方案。然而,這些補救措施難以平息公眾不滿,斷網事故已成為大阪世博開幕的「第一印象」,嚴重打擊了遊客信心。
門票銷售是大阪世博備受關注的另一重點。截至4月,網上僅售出780萬張門票,僅達目標一半。日本民眾亦對世博興趣低迷,調查顯示,近七成國民不感興趣,甚至大阪本地居民也反應冷淡。為刺激銷情,日本首相石破茂親自出面,宣布修訂票價政策:原價3萬日圓的多次入場票在開幕至5月底享8折優惠,入場時間提前至早上9時,並推出無需ID登記的電子票與即日票。全國知事會也承諾協助宣傳,但宮城縣知事村井嘉浩概嘆:「優惠措施來得太晚。」
儘管開幕風波不斷,為期6個月大阪世博(4月13日至10月13日)仍是世界焦點。會場位於大阪灣夢洲人工島,面積155公頃,共有158個國家與地區及7個國際組織參展。各國展館展示了其科技與文化精髓。
其中以中國館較矚目。以「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為主題,中國館分設「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個展區,展品包括嫦娥五號與嫦娥六號採集的月球正面與背面土壤樣本、「蛟龍」號深潛體驗艙、新一代人形機械人,以及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多媒體動態影像。開幕當天,月壤展品吸引了大量遊客駐足,包括欣賞中國館的舞獅與舞劇《朱䴉》表演。此外,中國製造的真人大小AI機械人更充當導遊,與遊客互動,小型機械人則表演跳舞,故中國館可說是世博AI科技最高的展館之一。
另一焦點是會場地標「大屋根」,由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這座周長2公里、高12至20米的環狀木造建築,獲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最大木造結構。開幕式上,1萬263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與者在「大屋根」下齊唱貝多芬《歡樂頌》,場面震撼。大屋根不僅提供遮陽避雨功能,還象徵世博「多元而統一」的理念,世博結束後將作為「遺產」保留,成為夢洲未來的地標。
其他展館也有亮點。日本館以「生命的循環」為主題,展示生物氣體發電與二氧化碳回收技術。此外,世博場內近乎一比一的超大機動戰士(GUNDAM)模型,也成為打卡熱點。美國館則聚焦於太空探索,展出火星隕石;台灣的TECH WORLD館則呈現人文景觀與高科技融合,首日即吸引大量人潮。然而,這些亮點難掩部分展品的平庸。
儘管主辦方強調「未來社會實驗場」,但不少展品被批評缺乏創新。例如,未來生活館的機械人被指智能不足,遠遜於近日早已在新聞曝光的美國及日本AI機器人。部分遊客抱怨:「這些技術十年前就看過了,毫無新意。」。
還幸在開幕第二天(周二),美國LIFT Aircraft與日本公司「丸紅」旗下Marubeni Aerospace合作生產的飛行車「HEXA」即由駕駛員成功示範飛行,挽回了世博不少「面子」。配備18個螺旋槳的機體垂直緩慢起飛,機體上升至最高約10米,飛行了約7分鐘。單座的「HEXA」採用象徵世博會的紅藍水珠裝飾圖案,負責人稱在美國普通人也可駕駛「HEXA」。而該示範原於開幕當日即13日進行,但因天氣差及下雨而押後了。
儘管如此,大阪世博門票銷售前景仍不明朗,惟大阪世博的財務投入已堪稱天文數字。場館建設預算從1250億日圓飆升至2350億日圓,受俄烏戰爭引發的材料成本上漲影響。加上日本館建設、支援發展中國家參展及安保等費用,中央政府總支出達3187億日圓(約172億港元)。此外,夢洲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地鐵延伸線與接駁巴士系統,耗資數百億日圓。
日本政府願大力推投資,原因之一是主辦方原估計,世博可帶來3萬億日圓的經濟效益,創造59萬個就業機會。但更重要的是,會場所在夢洲人工島,原本是日本不名譽的「爛尾」產物,自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之後,多年以來一直荒廢,成為大阪的「負資產」。
故今次世博,日本政府大興木土在夢洲舉辦世博,背後更大的目的是改善上址的基建設施及交通,以便把夢洲打造成日本首個賭場度假村。該計劃項目耗資87億美元,預計2030年落成。而這些投資均以世博為契機,旨在長期振興大阪經濟,若能一舉功成,日本旅遊業勢必興旺。惟世博是成是敗,暫仍是未知之數。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