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誰的番茄?誰的利益?美國祭21%重稅,欲終止番茄貿易協定!

誰的番茄?誰的利益?美國祭21%重稅,欲終止番茄貿易協定!

Business News
By Neo Liu on 15 Apr 2025

美國政府宣布,將自7月14日起對從墨西哥進口的大多數番茄徵收20.91%的反傾銷關稅。美方認為,現行的貿易協議未能阻止墨西哥番茄以不公平的低價進入美國市場,損害了本土種植者的利益。此舉標誌著兩國間長期存在的番茄貿易爭端進入新階段。

墨西哥:美國關鍵的農產品供應國

依據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墨西哥是美國最大的農產品進口來源國。地理鄰近、貿易協定(NAFTA及後繼的USMCA)以及生產成本優勢,使墨西哥農產品大量銷往美國。

2023年,美國自墨西哥進口的農產品總值超過450億美元,佔美國農產品總進口額近四分之一。番茄是其中的主要品項,尤其在冬春兩季,美國市場上過半數的新鮮番茄來自墨西哥。

傾銷指控與美國農民困境

美國商務部此次徵稅的核心理由是,墨西哥番茄以低於公平價值的價格在美國銷售,構成傾銷,損害了美國產業。商務部指出,2019年達成的《番茄暫停協議》未能有效保護美國生產者。該協議原意是通過設定最低限價等措施,暫停反傾銷調查,以維持市場穩定。

以佛羅里達州番茄交易所為代表的美國業者長期指控墨西哥存在不公平競爭。他們認為,墨西哥番茄,特別是溫室種植的品種,受益於較低的勞工和環保標準,可能還有政府補貼,使其能以極低價格衝擊美國市場,尤其是在美國東南部(主要是佛羅里達)的收穫季節。

美國本土農民,特別是中小型農場,正承受生產成本上漲和市場價格波動的壓力。大量低價進口番茄壓低了市場價格,導致美國農民虧損甚至破產。過去二十年,佛羅里達州的番茄種植面積明顯縮減,部分歸因於墨西哥的競爭。農場倒閉不僅影響農民生計,也減少了包裝、運輸等相關行業的就業。商務部的決定正是對這些業界呼籲的回應。

貿易爭端的歷史背景

美墨之間的番茄貿易爭端已持續數十年。自1996年起,美國曾多次啟動反傾銷調查。為避免正式徵收關稅,雙方多次達成「暫停協議」,設定最低進口價格。然而,美國生產者屢次指控協議執行不力,未能阻止低價番茄湧入。2019年的協議是最新版本,如今美國商務部認定其失效,決定重新祭出關稅措施,使爭端重回原點。

番茄之外:其他農產品的貿易壓力

番茄並非唯一面臨進口壓力的美國農產品。其他勞動密集型蔬果也存在類似情況:

  • 新鮮漿果: 來自墨西哥的草莓、藍莓等進口量大增,對美國加州及東南部種植者構成價格壓力,尤其在產季重疊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曾對進口藍莓進行過損害調查。
  • 辣椒與青瓜: 墨西哥的辣椒和青瓜也因價格優勢大量進入美國市場,對佐治亞州、佛羅里達州等地的生產者造成競爭。
  • 蘆筍: 來自秘魯和墨西哥的進口蘆筍,同樣對美國本土(如密歇根州、華盛頓州)的種植者形成挑戰。

關稅的潛在影響

徵收反傾銷稅可能帶來多方面影響:

  • 消費者成本: 美國市場上的番茄價格可能上漲,因關稅成本易轉嫁至最終消費者。
  • 相關產業: 依賴墨西哥番茄的美國進口商、分銷商及食品加工業將面臨成本增加的壓力。
  • 供應鏈: 關稅可能短期內擾亂現有供應鏈的穩定性。
  • 墨西哥反應: 墨西哥政府及番茄產業對此表示反對。墨西哥經濟部認為此舉將影響供應鏈並可能推高美國食品價格。代表墨生產商和美分銷商的FPAA組織則強調其競爭力來自效率而非傾銷,批評美方措施是保護主義。雖然大規模貿易報復目前可能性不大,但不能排除在其他領域出現摩擦的風險。

長遠來看,此事件反映了全球化下農業貿易的挑戰。氣候變化、勞動力、技術和各國政策都在影響全球農產品的生產與貿易。如何在維護公平競爭與確保穩定、可負擔的食品供應之間取得平衡,是各國政府面臨的持續課題。這場番茄爭端的走向,將對未來國際農產品貿易規則產生示範作用。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