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關稅戰害李嘉誠遇滑鐵盧 長和賣巴拿馬港口遭叫停 再被指拖欠巴拿馬政府23億
中美關稅戰,令香港首富李嘉誠遭遇人生罕見的「滑鐵盧」!李嘉誠創辦的長和(0001)原打算以高價出售國際港口業務包括備受爭議的兩個巴拿馬港口,以取得190億美元(約1482億港元)收入,但卻因遭中國官媒連番炮轟指賣港口危及國家安全,被迫暫時擱置計劃。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巴拿馬審計長突然指控長和子公司當地港口的特許經營涉嫌違規或逃稅,並拖欠政府至少3億美元(23.4億港元)。外界關注巴拿馬政府會否以此作藉口「沒收」長和子公司的港口經營權,令長實千億收入泡湯,還可能要承擔3億美元所謂「欠交款項」。
巴拿馬政府又聲稱,長和子公司在2021年獲准續簽港口25年經營權的合約違規,當局並會研究是否撤銷合約,以及是否檢控當年負責簽約的政府官員。巧合的是,巴拿馬作出上述指控的同一天,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抵達巴拿馬訪問,令人猜測巴拿馬政府是否藉打擊長和子公司以取悅美國政府。疑受不利消息影響,長和(0001)股價今日逆市下跌2.6%至39.15元,若與上月的52.95元高位比較,更已累挫約25%,散戶損失慘重,市場憧憬的特別股息亦恐成泡影。
巴拿馬審計長辦公室表示,早前審計了長和集團子公司在巴拿馬港口的特許經營權合約,發現特許經營存在多項不合規行為,因而令政府少收了約12億美元(約93.6億港元)收益。辦公室指,將會向負責續約港口特許經營權的海事官員,以及巴拿馬港口高層提出訴訟。有專家指,如果辦公室確認上述不合規情況,或者由最高法院宣告合約違憲,相關的特許經營權可能被撤銷。
長和旗下的巴拿馬港口公司(Panama Ports Company),在 1997 年獲得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即太平洋端的巴爾博亞港(Balboa)以及大西洋端的克里斯托瓦爾港(Cristobal)的特許經營權,合約在 2021 年獲得續約,原本為期長達 25 年。但巴拿馬當局在今年 1 月,即長和宣布將會賣港口前兩個月開始審計巴拿馬港口公司的特許經營權合約。
巴拿馬審計長Anel Flores表示,港口公司PPC在過去頭 25 年當中,涉嫌透過使用一系列免稅分包商經營業務,從而節省了最少 8.5 億美元的稅收(另有說法指政府少收了12億美元),目前長和仍然拖欠巴拿馬政府 3 億美元。
Flores又質疑,該港公司違反了與巴拿馬政府分享1成純利的協議。Flores指當局除會提出訴訟之外,亦將會向巴拿馬海事當局提交審計結果,當局將要決定是否撤銷目前的特許經營權合約。
長和暫未有進一步回應今次風波,不過它旗下的和記港口集團,早前曾發表聲明,強調公司自從在巴拿馬拓展業務後,已經為巴拿馬帶來超過 59 億巴波亞(近60億美元)的經濟貢獻,創造了數以千計的就業機會,重申集團在每項業務中對卓越和道德的持續承諾,包括對Balboa和 Cristobal港口進行大量投資。它又強調公司在持續改善基礎設施方面超出預期,為巴拿馬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長和上月曾宣布,擬出售中國及香港以外的全球43個國際港口,包括巴拿馬2大港口的業務予美資貝萊德(BlackRock)主導財團,如果交易成功,長和將獲得190億美元現金,並可能派發特別息。
但在出售消息傳出後,港澳辦、中聯辦連續多次轉載評論《大公報》文章批評,指長和賣巴拿馬港口給美資的行為,疑似配合了美國的霸凌,甚至可能危及中國國家安全,遂呼籲長和應該以大局為重,「與國家站在一起」。至上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會依法審查今次交易。就在同一天,長和高層消息人士透露,長和不會按原定計劃在4月初與貝萊德簽署賣港口業務的最終協議,並指原因「大家都應該明白」。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