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要求中國立即撤銷報復關稅 否則明日徵中國貨104%稅 中國指奉陪到底 7500億美元美債成股災核彈?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試圖以「對等關稅」向各國收取巨額關稅以減赤,並把對中國進口貨物關稅從20%大幅提升至54%,引發北京強硬回應,宣布對美國商品徵收34%的報復性關稅。這場中美關稅戰近日原已引發全球股市暴瀉,但爭議昨晚再升溫。因特朗普威脅說,若中國今日內不撤回報復性關稅,美國將於明日(周三)對中國商品再加徵50%關稅,即是總稅率將飆升至104%。中方則反斥特朗普「錯上加錯」,明言會「奉陪到底」。分析師憂慮指若兩國各不相讓,又或是中方以「狂沽數千億美債」作終極反擊,恐引發全球股災,最終釀成雙輸局面。
恒指昨日暴瀉3,000點創史上最大點數跌幅後,今早在傳出中國或設穩定救基支撐股市,加上「國家隊」中央匯金承認昨日已增持(A股)ETF,令港股今早開市曾反彈逾600點,但無以為繼,之後升幅收窄至僅餘約300點,港股在2萬點好淡爭持。綜觀主流分析師的看法,認為中美關稅戰後果難料,故呼籲散戶要小心股市再崩盤的風險,切勿以槓桿投資。即使散戶有意撈底,亦只宜「分段,分注」進行,避免恨錯難返。
綜合外界分析,特朗普近日的「對等關稅」政策,試圖通過「不分敵我」向所有國家入口課加徵關稅以達到兩大目的。第一是迫使各貿易夥伴國(包括競爭對手)讓步,允其商家繳付高昂關稅,令美國收入大增,得以減赤;第二是以超重關稅,迫使美企包括汽車業以至蘋果,必須把部分生產線回流到美國,以增加美國就業機會及減低失業率。
但這宏圖大計,卻是以犧牲全球利益作為代價,結果如「七傷拳」傷人又傷己。道瓊斯工業指數早前兩日累計下跌超過3000點,標普500指數距離熊市僅一步之遙。中國股市同樣未能倖免,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在清明假期後的首個交易日分別下跌7.34%和9.66%,創下近年來最大單日跌幅。香港作為中美貿易戰的「前線」,恒生指數更暴跌12%,創出3000點的史上最大單日跌幅。
多間大行和分析師對當前局勢發出嚴厲警告。摩根士丹利表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引發「滯脹」風險,即經濟增長放緩同時通脹上升。該行預測,若關稅戰持續三個月,美國企業盈利可能下調15%,全球股市估值將面臨重估。高盛則警告,關稅戰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包括供應鏈混亂、企業破產潮以及消費者信心崩潰,這些因素疊加或將全球股市推向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谷。有傳媒引述著名華爾街大亨,認為中美貿易戰已令全球大股災機會增加至4成,情況令人憂慮。
然而,「中美賭局」並未就此結束,反而急速升級。美國特朗普總統於周二晚間再度發出最後通牒,措辭強硬地警告,若中國不在美國時間周三前撤銷其34%的報復性關稅,美國將從周四起,對中國輸美商品再額外加徵50%的懲罰性關稅。白宮官員確認,這意味著屆時美國對華關稅總額將飆升至驚人的104%。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更威脅將中止所有與中方的會談。面對美方的極限施壓,中國商務部未有示弱,強硬回應稱美方做法是典型的單邊霸凌,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奉陪到底」,並已準備好採取進一步反制措施。面對美國的關稅壓力,中國的應對策略備受關注。短期內,中國已採取多項措施穩定市場,包括中央匯金等「國家隊」入市增持ETF,以及放寬貨幣政策以提振流動性。
然而市場最擔心的,若特朗普不顧一切向中國貨實施「104%關稅」,中國忍無可忍之下,可能祭出更強硬的「金融武器」反擊,其中「狂賣美債」成為焦點。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初,中國仍持有逾7500億美元(約值5.85萬億港元)的美國國債,是美國最大的外國債權國之一。若中國大規模拋售美債,可能令美債價格暴挫、推高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增加美國政府發行新債時的利息成本,最終引發美元流動性危機。
然而,分析師對此策略的效果意見不一。彭博社援引專家觀點稱,中國若快速拋售美債,確可能導致美債價格暴跌,但這會連帶損害中國自身的儲備資產價值。此外,美國債市規模龐大(約27萬億美元),中國的7500億美元持倉僅佔一部分,拋售影響可能被其他買家如美國聯儲局或日本等國吸收。相反,拋售美債可能削弱人民幣匯率穩定性,進一步加劇資本外流壓力。
除了賣美債,中國還可能採取其他反制措施,例如限制稀土出口、對美國企業實施制裁,或加速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合作以分散風險。財經媒體《巴倫周刊》分析,中國的策略料以「拖延戰」為主,通過內需刺激和多元化貿易抵禦外部壓力,同時等待美國內部對高關稅的不滿情緒發酵。
在這場關稅豪賭中,中美雙方的贏面均不明朗。多數分析師傾向認為,這場對決最終可能以「雙輸」收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若衝突持續,全球GDP三年內恐縮水2%,損失1.5萬億美元。
有意見認為,中美關稅衝突已演變成一場危險的懦夫賭局(Chicken Game),雙方都在高速衝向懸崖,看誰先轉向及投降。但假如大家均估算錯誤,有機會雙方都「粉身碎骨」。目前的僵局不僅對兩國經濟構成嚴重威脅,更將全球金融體系置於巨大的風險之下。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分析師指當前市場的極端波動性使得任何決策都充滿風險。散戶若選擇入市撈底,需謹慎挑選抗跌行業(如公用事業或黃金相關資產);靜觀其變可能是更安全的選擇,而激進沽貨則需警惕反彈風險。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