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捷環球由千億神話變停牌仙股 Esprit靠邢李㷧林青霞興起 時裝帝國為何隕落?
在香港股市的歷史長河中,思捷環球(0330)在林青霞等巨星加持下,曾是香港一顆耀眼的明星。2007年,這家以Esprit品牌聞名的服裝零售巨頭,股價衝上133元的歷史高位,躋身港股「紅底股」,市值高達1,715億港元,成為香港投資者心目中的神話。然而,思捷之後「厄運不絕」,昨收市報0.098元變「仙股」,市值較高峰累瀉99.8%,令散戶傷心。更令人震驚的是,由於它未能在昨日限期前交出經審核的2024年業績,今日起宣布暫時停牌,股民眼睜睜看著昔日驕傲化為泡影,心碎之餘不禁追問: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由邢李㷧(林青霞丈夫)創立的「思捷環球神話故事」始於1968年,當時美國舊金山一對年輕夫婦蘇絲·羅素與道格拉斯·湯普金斯創立了Esprit品牌。至1971年,香港商人邢李㷧加入,將品牌引入亞洲,並以香港為基地,逐步打造出一個橫跨服裝、鞋履、飾品乃至化妝品Red Earth的時尚帝國。
邢李㷧的眼光獨到,他將Esprit打造成年輕、休閒及明星也喜愛的高品質品牌形象,代理Esprit的思捷環球(0330)1993年於香港掛牌,並於2002年成為藍籌股。而自邢李㷧94年與影壇巨星林青霞結婚後,更借助妻子在娛樂圈的影響力,讓Esprit成為80年代香港潮流的代名詞。因林青霞身著Esprit亮相,每次都掀起粉絲追捧熱潮,品牌知名度迅速飆升;名歌手張國榮穿Esprit休閒服的相片,更令同款衣服瘋狂熱賣。
2000年前後乃是思捷的黃金時代,在截至2000年6月底止的財政年度,營業額為72.77億元,按年增長21.4%,憑藉歐洲和亞洲市場的強勁增長,股價節節攀升。2007年,思捷環球市值突破1,700億港元,成為恒生指數成分股,風頭一時無兩。彼時,Esprit門店遍佈全球40多個市場,香港街頭的年輕人以穿上Esprit為傲,投資者則將其視為穩賺不賠的藍籌股。然而,這一切繁榮背後,危機已悄然萌芽。
思捷的衰落並非一夜之間。2008年金融海嘯成為第一道重擊,全球消費市場萎縮,服裝零售首當其衝。但真正讓思捷走下坡路的,是管理層的屢次失誤與過度自信的擴張策略。金融海嘯後,邢李㷧逐漸淡出,先後於2006年辭去主席及行政總裁職務,並在2010年前清空所有股份,套現約219億港元。他的離開彷彿預示了神話的終結,而接手的管理層卻未能延續輝煌。
新管理層試圖通過大規模擴張挽回局面,但策略卻進退失據。例如,思捷在歐洲市場過度依賴實體店,忽略了電商的崛起;在亞洲則未能及時調整品牌定位,與快速崛起的H&M、Zara等快時尚品牌競爭時顯得力不從心。2012年,思捷以年薪4,035萬港元的天價聘請Zara母公司Inditex前高管馬浩思擔任行政總裁,試圖「Zara化」品牌,但高昂成本與急進改革未能扭轉頹勢,馬浩思兩年後黯然離職。2018年,另一位新總裁Anders Christian Kristiansen上任,雖一度帶來起色,卻不幸遭遇2020年新冠疫情,歐洲業務幾近崩潰。
2020年,疫情成為思捷環球的轉捩點。歐洲作為其主要市場,實體零售因封鎖而停擺,收入斷崖式下跌。2020年6月,思捷旗下德國子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成為公司沒落的標誌性事件。同一時期,公司宣布退出亞洲大部分市場,僅保留少量門店。此後,思捷多次嘗試重組,包括出售大中華區商標及域名(2024年以4,750萬美元成交),試圖籌集資金,但這些舉措不過是杯水車薪,難以挽回大局。
財務數據揭示了公司現金流急劇惡化的真相。2023財年,思捷錄得19.01億港元的淨虧損,較前一年6.64億港元大幅擴大186.3%,收入則同比下跌16.3%至59.12億港元。至今年2月,思捷環球發盈警,預計2024年度虧損約11.72億元。雖然這較2023年度虧損23.39億元為少,但年內收益減少73%至15.93億元,導致毛利減少76%至5.91億元。事實上,思捷環球長期的結構性問題:高昂的運營成本與萎縮的市場份額,始終無法解決。管理層曾揚言轉型「輕資產模式」,卻因缺乏清晰方向而不了了之。
思捷環球並於今日(4月1日)突宣布停牌。公告指出,公司因未能按時提交2024財年的核數報告,違反港交所上市規則。在股市討論區上,不少散戶都擔心若公司無限期停牌,手中股票會變成廢紙。
究竟甚麼是壓垮了思捷的「最後一根稻草」?表面上看,淘寶、Shein等網購平台的崛起無疑是重要推手。這些平台以低價、快速更新的時尚單品吸引年輕消費者,而Esprit的傳統零售模式和高定價顯得格格不入。90後、00後追求個性化與性價比,Esprit卻未能跟上潮流,品牌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然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內部。管理層頻繁更換導致的戰略混亂、對市場趨勢的誤判,以及疫情後未能及時轉型電商,讓思捷在競爭中節節敗退。核數報告的缺失,只是多年積弊的最後顯現。
回顧思捷環球的興衰,散戶的命運最令人唏噓。他們中有的是2007年高位追入的長線投資者,有的則是近年低位「抄底」的投機者。如今,股價跌至0.098元變仙股,停牌後想止蝕也不能,積蓄有機會化為烏有。曾經,他們將思捷視為香港的驕傲,如今卻只能在股吧中留下無奈的嘆息,「Esprit,連回憶都買不下了。」究竟,思捷還有翻身機會嗎?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