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預算案2025│400萬元內物業印花稅降至100元 即日生效
政府將於周三(2月26日)上午11時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市場憧憬會不會再有扶持經濟及樓市政策的消息。回顧過去,預算案已連續3年有政策出台穩住樓市,由放寬按揭成數、降低首置印花稅、引入新投資移民計劃至全面撤辣,救市力度可謂一年大過一年,惟自2022年推出「財爺PLAN」至今,樓市仍跌逾2成。財爺會否連續4年救市,中原地產會為大家全程直擊預算案各大重點政策,不斷更新。
政府提出在2025/26年度,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及區議會全體人員一致凍薪,包括行政長官及政治委任官員;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全體公務員;立法會主席和所有議員,以及秘書處人員;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各級法院法官和司法機構人員;以及區議會議員。
「2元乘車」 車費超過$10變兩折
【12:49】「二元優惠計劃」:在受惠對象維持不變的前提下,改為推行「兩蚊兩折」優惠,即票價低於或等於10元,維持繳付2元車費,至於票價高於10元則繳付全額車費的兩折。此外亦就可享優惠的程數設限,以每月240程為上限。這微調方案保留了政策原意,並在提升計劃的可持續性和減低對受惠人士影響之間,盡量取得平衡。
至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由2025年6月起,將計劃的補貼領取門檻,由每月公共交通實際開支水平400元提高至500元。政府就市民每月超出500元的開支部分,維持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每月400元的補貼上限亦會維持不變。
相關政策局稍後會公布細節。在落實調整方案後,政府可在未來5年減省共約62億元的開支。
【12:41】為減輕購買樓價較低的住宅及非住宅物業人士負擔,宣布將徵收100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由300萬元提高至400萬元,即日生效,預計可惠及約15%的物業成交個案,政府收入將每年減少約4億元。
支援措施,寬減2025/26年度首季的非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500元為上限。涉及約43萬個非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約2億元;
寬減2024/25課稅年度1%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500元,全港約214萬名納稅人受惠。有關扣減會在2024/25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約29億元;
寬減2024/25課稅年度1%的利得稅,上限為1,500元,全港約16.54萬家企業受惠。有關扣減會在2024/25課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約2億元。
【12:36】2024/25年度,政府的整體收入修訂預算約為5,596億元,較原來預算低11.6%。其中,利得稅與薪俸稅收入依然保持平穩,分別1,777億及880億元,與原來預算相若,反映香港經濟韌性強勁。然而資產市場受壓,政府從土地和印花稅的收入均有所減少。當中,地價收入為135億元,較原來預算大幅減少約195億元。印花稅收入為580億元,較原來預算低130億元。
2024/25年度政府開支與預算相若,整體開支的修訂預算為7,548億元,較原來預算低221億元。其中,經常開支為5,625億元,較原來預算低177億元。計及發行1,300億元政府債券及償還221億元到期款項後,預計2024/25年度綜合赤字為872億元。財政儲備在2025年3月31日預計為6,473億元。
【12:33】預測政府經營帳目在2025/26年度大致達致平衡,並從2026/27年度恢復盈餘。至於非經營帳目,由於提速推展北部都會區及其他與經濟民生相關的工務工程,預計在中期預測期內均會出現赤字,但赤字水平由2026/27年度開始逐年下降。
【12:31】截至去年底,約有5萬個住戶申領「在職家庭津貼」,涉及約17萬人,包括約7萬名兒童。2025/26年度相關津貼計劃的預算開支約為21億元。自去年四月起,政府劃一增加計劃下住戶及兒童津貼金額15%。
未來5年公營房屋供應達19萬伙
【12:26】公營房屋供應方面,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於未來十年滿足30.7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供應目標。連同「簡約公屋」,未來5年總體公營房屋供應量將達19萬個,較本屆政府上任時的5年期增加約8成。
私營房屋供應方面,私人住宅單位在未來5年的平均每年落成量估計超過1.7萬個,較過去5年的平均數減少約8%。至於一手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在未來三至四年約為10.7萬個。
寫字樓空置率高企 來年停售商業用地
【12:22】土地及房屋供應,商業房地產在過去幾年面對不少挑戰。考慮到寫字樓空置率近年處於高水平及未來幾年的供應仍相對充足,政府在來年不會推售商業用地,讓市場有空間消化現有供應。我們亦會考慮將部分商業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及提供更多用途上的彈性。為配合有關工作,政府亦會推遲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市中心商業用地的原址換地完成期限。
政府密切留意市場情況和發展,有節有序推出土地。汲取過去土地不足導致本港發展受到制約的經驗,我們的規劃和造地工作不能停下來。當然,推出土地的步伐可以因應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來年賣地表包括8幅住宅用地,加上鐵路物業發展、市區重建局及私人發展和重建項目,預計全年的潛在土地供應可供興建約1.37萬個單位,與《長遠房屋策略》預計私人房屋的年度需求相若。用地的具體推售安排,會參考市場和其他情況按季公布。
未來5年,我們會準備可供興建約8萬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當中約65%的土地來自北部都會區和東涌新市鎮擴展區。市區重建局及其他私人發展項目的供應尚未計算在內。
【12:20】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政府已於去年就啟德、東九龍,以及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邀請意向書,並會繼續以創新思維推展相關系統,爭取分別於今年就啟德項目及明年就東九龍及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項目招標。
【12:19】電動車充電網絡,本港有超過十萬輛電動車,是5年前的8倍。政府會在年中推出三億元資助計劃,預計可推動業界在2030年累計裝置3,000個遍布全港的高速充電樁,供額外16萬輛電動車使用。
【12:13】勞工處今年起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參加資格放寬至29歲或以下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的青年,而向企業發放的津貼上限,將上調至每人每月1.2萬元,為期最長18個月。
【12:08】「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累計接獲超過880宗申請,預計帶來超過260億元的投資。政府即將推出一系列優化措施,為計劃提供更大彈性。
【12:07】政府全力搶人才,短期內會在「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主動邀請頂尖及領軍人才來港發展。我們亦會優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和「一般就業政策」,容許具專業技術資格及經驗的年輕非學位專才來港,投身人力短缺的技術工種。
【12:03】善用海濱資源,政府正全力優化維港兩岸海濱。剛開放的北角東岸板道西段,深受市民歡迎。板道東段、紅磡都市公園(第二期)及西營盤東邊街北休憩用地亦會在今年完成。今年會在中環、灣仔、北角及尖沙咀海濱,加設輕食飲品攤檔,為遊人帶來更好體驗。
政府已邀請港鐵公司研究將紅磡站南面的臨海及前碼頭用地打造成海濱新地標,包括興建具特色的商業及住宅項目,提供零售、餐飲、娛樂等設施,並設立遊艇會以帶動遊艇旅遊。我們會在年中就土地用途提出建議。
【12:03】中央於去年底恢復深圳市戶籍居民赴香港「一簽多行」個人遊簽注,並把安排擴展至持深圳市居住證的非戶籍居民。新措施實施後,超過70萬名旅客經此途徑訪港。
受惠於新措施,加上海外旅客增加,本港整體市面人流暢旺。在剛過去的聖誕及新年期間,零售、餐飲等行業均反映生意額錄得增長。政府會用好各項惠港措施,積極推動香港旅遊業發展。
【12:02】旅發局會繼續支持更多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活動在港舉行,預計可吸引額外約18.3萬旅客人次訪港,帶來約14億元消費。
啟德體育園是香港歷來最大型的體育基建,設有可容納五萬名觀眾的主場館。政府將在此舉辦大型體育及娛樂盛事,帶旺人流和消費。
【11:57】培訓及匯聚醫療專業人才,政府近年多次增加醫學生培訓學額,相關學額於2025/26學年將增至650個。公營醫療系統會善用已修訂的法律框架,引入非本地培訓的醫護人員。
【11:54】支持本地企業,政府一直通過「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為企業提供信貸擔保。截至去年年底,計劃已累計批出超過2,880億元貸款,惠及近6.5萬家中小企。為切合中小企在轉型期間的資金需要,我們去年11月重推「還息不還本」安排,為期一年,讓企業可以申請最多12個月還息不還本。
此外,多家銀行已加入由金管局和香港銀行公會成立的「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承諾盡量作出彈性安排,減輕中小企資金周轉壓力。參與銀行在其貸款組合額度中,為中小企預留的融資部分增加至超過3,900億元。
【11:47】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年內會就強積金「全自由行」的具體方案諮詢公眾,隨後向政府提交建議,務求強積金「全自由行」可於積金易平台全面運作後盡快實行。
【11:45】為推進內地和香港在電子支付的聯通,中國人民銀行與金管局正積極落實兩地快速支付系統的互聯,為兩地居民提供全天候即時小額跨境匯款服務,預計最快在年中推出。
【11:42】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今年內就有關基金、單一家族辦公室和附帶權益的稅務優惠制訂方案,包括拓寬免稅制度下「基金」的定義,增加基金及單一家族辦公室享有稅務寬減的合資格交易種類、優化私募基金分發附帶權益的稅務寬減安排等。並繼續吸引環球資金來港,豐富家族辦公室生態圈。投資推廣署已協助超過160家家族辦公室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我們即將舉辦第三屆「裕澤香江」高峰論壇,以「香港—為全球,向世界」為主題,凸顯香港作為環球家族辦公室樞紐的優勢。
【11:38】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去年位居國際三大金融中心之列、全球四大新股市場之一。港股今年來氣氛暢旺。資產管理額超過31萬億港元,超過一半源自外資。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擴大至約1.1萬億元人民幣。
【11:37】鐵路發展,北環線第一期的古洞站項目經已動工,目標在2027年竣工。第二期的前期工程亦已展開,配合於2034年完成北環線主線的目標。另外,政府與深圳當局正攜手推展兩個跨境鐵路項目,預計於年內展開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項目的勘查及設計研究,以及北環線支線的詳細規劃及設計。
【11:36】全力推進土地發展,繼去年開展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餘下階段,以及新田科技城首批土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三個大型項目後,政府今年將啟動元朗南新發展區第二期的工程,完成沙嶺數據園區用地的改劃程序,並會敲定牛潭尾以至新界北新市鎮和馬草壟的土地用途建議,其後展開環境影響評估和其他法定程序。北部都會區在未來數年的房屋單位和產業用地將有可觀產出。
【11:29】低空經濟,政府正檢討民航法例,以完善配合低空經濟長遠發展的規管制度,在今年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修訂《小型無人機令》的建議。
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批出逾27萬宗申請 約18萬人已到港
【11:15】搶人才,截至去年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超過43萬宗申請,批出超過27萬宗,共有約18萬名人才到港。另外,去年底本港的存款總額超過17萬億元,按年上升百分之7。在引入新興市場資金方面,去年兩隻追蹤港股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在沙特交易所上市,資產規模超過130億元。
【11:14】股市暢旺,去年港股氣氛及交投好轉。今年以來,交投更為活躍,近日日均成交額超過2,000億元,較去年全年上升超過50%。整體市值達40萬億元。
【11:11】預測香港經濟2026至2029年間,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9%。基本通脹率預計為平均每年2.5%。
【11:10】住宅物業市場在去年首三季繼續調整,但在減息後回穩。全年交投量增加23%至約5.3萬宗,樓價則下跌7%。非住宅物業市場持續淡靜。
【11:08】預算案提出「強化版」的財政整合計劃,包括至2027/28年度累計削減政府經常開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