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蝕本價推盤成常態?如果未來樓市再跌 世界會如何?
香港樓市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捩點,隨著2024年第三季的一手私人住宅貨尾量突破22,000個,創下近二十年新高,加上2025年預計有85個新盤、共3.26萬個單位蓄勢待發,發展商面臨前所未有的供應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各大發展商開始重新審視其銷售策略,採取更務實的定價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
近期,市場上出現了發展商在多個項目上採取進取的定價策略,如長實在油塘親海駅及黃竹坑站Blue Coast等項目上,甚至不惜以「蝕本價」推盤。這種策略的轉變,顯示發展商正從利潤導向轉向現金流管理,預示著2025年樓市將進入一個「要錢不要貨」的新階段。
推動這種轉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香港已進入減息周期,理論上有利於刺激樓市,但政府全面撤銷樓市「辣招」後,購買力已大量釋放,市場觀望氣氛轉濃。其次,內地持續推出救市措施,雖然為市場帶來一定支持,但香港本地的供求失衡問題依然嚴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發展商手持的存貨量達到警戒水平。新地貨尾量創25年新高,達4,072個;恒基、會德豐及信和的貨尾量也超過千個單位,這些龐大的存貨壓力迫使發展商在定價策略上做出調整。
啟德和日出康城這兩個供應重鎮的表現,將成為市場風向標。啟德區雖然在2024年以2,790伙成交量稱冠全港,但2025年還將有近5,000伙新供應;日出康城也將推出超過3,200個單位。這些新供應能否順利消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發展商的定價策略。
展望2025年,發展商料將更著重現金流而非利潤率,「價格策略將轉向務實」將成為市場主旋律。面對供應持續增加的環境,發展商在2025年或將面臨更大的去貨壓力。市場普遍預期,大型發展商會帶頭採取更靈活的定價策略,以加快銷售步伐,確保現金流動性。這一趨勢可能為樓市帶來新一輪的價格調整。
如果未來樓市再跌,世界會如何?首先,負資產問題可能成為香港樓市的頭號隱患。在2003年沙士期間,香港樓市經歷了劇烈的跌幅,負資產個案迅速攀升至10.56萬宗。如今,隨著樓價的波動和高成數按揭的普遍,許多買家可能再次面臨類似危機。如果樓市再次大跌,負資產將成為普遍現象,這不僅影響個人財務,也可能導致銀行的信貸風險上升,進一步使市場陷入衰退。
香港的經濟主要依賴進出口貿易,近期的數據顯示,出口和進口均出現明顯下滑。如果全球出現衰退,這樣的經濟放緩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進一步削弱市民的購買力和消費信心。如果樓市下跌,消費者的負擔將加重,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將更加明顯。消費者的需求往往受到未來預期的影響。在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消費者可能會選擇減少消費,等待更有利的購買時機。例如,在大型促銷期間,消費者往往會推遲購買,這將進一步壓低市場需求,導致市場活躍度下降。
根據歷史數據,香港樓市每18年會經歷一次周期。1985年是樓市上升的起點,而2003年見底,2021年被認為是這一周期的結束。如果這一周期的規律依然適用,未來可能會面臨樓市的再次下跌,這將對整體經濟造成深遠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的投資心理也會受到影響。正如《大時代》中江毅飾演的市儈勢利的大鱷陳萬賢所言:「總之記住,股票之道在於人棄我取。人哋買跌你一定要買升,咁就可以同其他人背道而馳,先可以大發(財)。你幾時見過成村人,買股票會發?來來去去咪就係幾個人。咁就證明大多數人嘅意見,未必係啱嘅。」然而,不論散戶還是專業投資者,都希望在市場中獲利。「別人恐懼我貪婪」的投資格言在實踐中往往並不容易做到,因為市場中的貪婪和恐懼往往是相互感染的。
小龍在2022年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當時提出「當負資產遇上加息兼通脹 情況根本慘過沙士」,然而當時這一預測並未得到廣泛認同。但這一次樓市下跌與沙士時期不同,1997年至2003年是樓價不斷下跌,利息同時下降;但這一次是樓價不斷下跌,利息不斷上升,物價也隨之上升。這種情況下,買樓可能成為人生中最大的一個決定,望大家在做任何決定時都要三思,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未來可能會面臨樓花負資產及親人和友情跟錢之間的選擇。
小龍
江恩理論及時間周期專家,陸港台出了多本著作及受不同媒體轉載文章,多次提前預測大市轉勢時間。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