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索償】英消費者組織控告iCloud壟斷濫收費 代4000萬用戶索償300億 指蘋果妨礙使用第三方備份 若勝訴1人可分700元 但如何參加?
英國著名的消費者保護組織「Which?」指控蘋果(美股:AAPL)在iCloud的營運上濫用市場優勢,涉嫌壟斷,妨礙英國用家使用第3方備份方案,並疑藉此收取較高的iCloud服務費及獲取盈利。「Which?」遂代表英國4,000萬名iOS集體向蘋果興訟,指對方違反競爭法,索償30億英鎊(約300億港元)。「Which?」指一旦勝訴,料每名英國消費者可獲大約70英鎊(約700港元)的賠償。
英國「Which?」指控iCloud壟斷並非個別事件,因美國亦有類似的訴訟進行中。蘋果發言人回應傳媒時否認iCloud「反競爭」。蘋果強調,沒有強制客戶使用iCloud,iCloud只是一個選擇,現時有亦有許多蘋果用戶依賴各種第三方替代方案來儲存資料,故蘋果會積極應對任何法律索償。據報道,這已是英國第4宗針對蘋果的消費者訴訟案,而第一宗訴訟是涉及蘋果用戶投訴App Store的軟件價格過高及減少了選擇,興訴者「Dr Rachel Kent」尋求15億英鎊(約150億港元)的賠償。
引起爭議的iCloud服務,是蘋果賴以維持極高市佔率的王牌儲存備份服務。iCloud除了容許使用各種iOS裝置包括(iPhone、iPad、Mac機等)的用戶可以輕鬆在雲端儲存及分享檔案、相片及相簿之外,亦可以令用戶「無痛」為iPhone及其相簿作完整的備份,更可以藉此騰出iPhone或iPad寶貴的儲存空間,不用擔心儲存空間不足。iCloud亦可在用戶的蘋果裝置如iPhone故障時,利用備份透過WiFi復原;又或是在蘋果裝置遺失甚至損壞至無法修理之時,容許用戶透過iCloud把手機備份完整地複製到新購買蘋果裝置(如手機)之上,極為方便。
不過iCloud近年一直被指有濫用市場優勢甚玉壟斷的嫌疑。首先是現時已備份到iCloud的相簿,用戶若想完整下載所有相片到電腦硬碟或其他雲端硬碟,其實甚為複雜,常令用戶卻步。其次是若要想把整部iPhone完整備份到其他第三方公司的雲端硬碟,再移植到一部新iPhone,其實更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蘋果據報沒完全開放有關權限給第三方。事實上,現時至少有三分二蘋果用戶都選擇用iCloud備份。
但由於每名用戶5GB 的免費iCloud容量一般根本不足備份相簿,更遑論是為iPhone系統備份,故蘋果的忠實果粉大多數都「被逼」付月費購買iCloud+服務。例如在香港,50GB、200GB及2TB容量的iCloud+計劃,月費分別為港幣8元、23元及78元,蘋果遂藉此獲得穩定要長久的收入,卻被指有濫用壟斷優勢之嫌。至去年即2023年,蘋果更大舉把英國iCloud+月費增加20%至29%不等,引來外間不滿,也引起消費者權益組織的關注。
英國的獨立消費者保護組織「Which?」近日即公布已根據競爭法,代表英國消費者向蘋果公司進行30億英鎊的集體訴訟,理由是「Which?」認為蘋果,稱這該蘋果把其英國用戶(消費者)與其iCloud存儲服務綁定在一起,涉濫用了市場優惠,違反了競爭原則。
「Which?」指出,蘋果利用iOS的壟斷地位,在雲端儲存市場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例如蘋果未有在用戶(需要備份時)清楚提供除了iCloud以外的其他雲端儲存公司服務的選擇,也未有清楚告知客戶怎樣可以在iOS裝置上使用這些第三方雲端儲存服務。「Which?」蘋果認為,蘋果藉著在iCloud上壟斷的優勢,妨礙了雲端硬碟市場上良性的競爭,也妨礙了新經營者的加入。
蘋果則藉此能夠向用戶收取較高昂的iCloud服務費,故自2015年以來,估計蘋果向英國iOS用戶(現時約4,000萬人)多收了大約30億英鎊的費用。「Which」遂代表這些iOS用戶,向蘋果興訟,要求就違反競爭法一事作出同等金額的賠償。
「Which?」指出若一旦勝訴及獲得30億英榜的賠償,估計扣除開支等之後,英國4,000萬名iOS用家將大約每人可獲得70英鎊(約700港元)的賠償。
不過誰人有資格索償?如何加入索償?香港iOS用戶又可否參與集體訴訟?記者翻閱「Which?」為今次訴訟成立的官網(https://www.cloudclaim.co.uk/)的資料後發現,暫時只有在2015年10月1日或之後曾居於英國及使用過iOS裝置的蘋果用家,可獲得資格「自動參加」今次集體訴訟。換言之在香港居住的港人即使使用了英國的iOS帳戶,也不能參加今次訴訟。至於現時按BNO計劃已移居英國並申請居留權的港人,按初步細則來看,應該也可以參加有關訴訟。
至於現時身在英國的iOS用家(讀者),若不肯定自己是否有權參與索償,其實建議也可以在上述網站先行登記。因反正登記了也「沒有蝕底」,說不定他日有機會因此可以「分錢」。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