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特首交鋒】半年財赤2200億 明日大嶼恐令香港破產? 特首李家超梁振英隔空開火 爭論應否減少填海造地免財赤加劇
香港因樓市、零售及旅遊俱不振致經濟陷困境,第3季負資產個案高達4萬宗創20年新高,半年財赤更達2,200億。在此水深火熱之際,兩代特首梁振英及李家超罕有地就土地供應問題「隔空開火」,互不相讓。有分析認為,這顯示香港地產商、政界及政府對土地供應問題看法嚴重分歧,尤其是現時香港財赤嚴峻,究竟「明日大嶼計劃」包括極大型的交椅洲填海工程應否暫時擱置,已成為一個棘手課題。
值得留意的是,引發今次爭議梁振英不單是前任特首,也是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屬中國國家主要領導人,論地位遠高於特首李家超。而自李家超早前反駁梁振英言論後,梁振英未有「停戰」,反而3度再於fb出帖,繼續就土地供應及香港財赤問題表達意見。故相信兩代特首的「論戰」,可能仍有下文。
今次「論戰」是始於前任特首梁振英上月24日在他的Facebook帳戶,以「慎防供過於求」為題率先發布帖文。帖文中倡議香港應該減慢造地即減少土地供應。梁振英解釋,土地供應並非越多越好,因為需求不是無窮無盡的。他認為香港「要科學和專業地拿揑好未來的需求量,從而盡量做到供需平衡」。梁指出理由是市場極為價格敏感,若稍為供過於求,樓價就會下跌。而過去兩、三年,經濟問題造成需求下跌,同時過去十年的造地計劃亦開始見效,令香港樓價下跌約20%,結果政府又要忙於救市。
問題是在同一時間,香港增加了不少新開發區、又規劃了不少新鐵路線,梁振英質疑香港「將來的需求有這麼多嗎?」。因土地供應大增或令樓價大跌,雖解決了住屋問題,卻𧗠生負資產問題、金融問題和政府財政問題,這又應如何應對?另一問題是,現時收地賠償及移山填海造價越來越高,梁擔心日後新除了新界東北外,其他新發展區(明日大嶼?)可能會入不敷支,要政府補貼。故他呼籲政府要考慮減少造地,因「建城造地是科學和專業的,不能拍腦袋,矯枉過正的後果會很嚴重」。
不過現任特首李家超對上述的看法並不認同,李家超上月29日(周二)回應指強調梁振英指「持續造地供過於求,會衍生負資產問題,並加重政府財政負擔」的言論時即表示,過去經驗顯示,若造地不足會導致供應不足、樓價失控和市民難於上樓(上車)的問題,而造地動輒需好幾年。李指出,2000年初政府曾停止造地一段時間,結果導致之後要去處理問題,「實際情况很不理想」。李家超又強調房屋市場要健康發展,土地供應主導權「一定要在政府手上」,否則土地的主導權就變成「利益藩籬的控制」,而當局必須照顧市民在土地房屋方面的利益。
李又認為,造地和供應(土地)屬兩回事,「政府有錢可以(即時)運用,也可以將多餘的錢放在銀行,不是一定要花光」。李家超認為造地是同樣道理,當局應不斷造地,在有需要時就立即推出土地,否則亦可成為土地儲備。李家超重申,政府造地決心不變,會審時度勢穩健有序推進各項目,對造地和推出土地建屋持謹慎態度。
不過梁振英對李家超的回應看來不太滿意。梁之後連續3天在Facebook再發文。在10月30日,梁發文指「如果土地的開發是越多越好,而且不計成本,是不是應該在地圖上再劃多幾個填海區?供需必須量化、細化。煲糖水要放糖,但糖是不是越多越好?越早買越好?一家人經常煲糖水,廚房要儲十斤糖嗎?」
至10月31日,梁振英又發文,指英國政府剛宣布大幅加稅,填補220億英鎊的「財政黑洞」。若以英國人口與香港比例計算,大概等於香港的240億港元(赤字)。雖然梁振英帖文中未有直接提到香港,但事實是香港今個財政年度首6個月(截至9月底)錄得超過2,200億港元財赤,比政府原預算多一倍,財政儲蓄更跌至5,086億,創10多年的新低。故梁的帖文,外界相信有呼籲留意香港財赤的意味。
到了今日即11月1日,梁振英以「因為不是免費的」為題第4度發文。他提到香港「山高海深」,土地開發成本高昂,同時,賣地是政府的其中一個主要收入來源。因此,規劃、開發、儲備和出售土地都是重大決策,社會要有通盤和細緻的考量。而現時香港部分新推出土地地積比卻偏低,例如只得5倍,影響了土地價格即賣收入。雖然大家的共同理想也許是「人均面積大一些,發展密度低一些,市民負擔輕一些,資助房屋多一些」,但梁指這些理想都要現實,因為都要錢,尤其要考慮政府的財政能力。他指若不盡快解決上述問題,香港還是要面對財赤。由儉轉奢易,由奢轉儉難,故若香港連續幾年赤字,他反問未來是否要像英國一樣大幅加稅?對於梁振英近日的「新帖文」,李家超則暫未有再回應。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