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品牌101】大品牌一定多員工?3大通訊軟件巨頭用戶過千萬 員工卻不過百
大品牌一定多員工?不少在國際間享負盛名的科技界巨頭,為應付眾多業務,發展規模及成本都十分巨大,惟近年卻紛紛大裁員,如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Meta等。而與此同時,原來一些耳熟能詳的通訊軟件品牌,他們的用戶量達過億人次,但員工人數卻極少,有些更只有不過50人。今次#BF品牌101帶你了解,三大港人常用的通訊軟件,分析他們如何在極緊絀的人手下,打造出如此成功的通訊軟件。
第一間 Telegram:市值過千億 卻只聘30個工程師
加密通訊軟件Telegram 在2013年成立,由一對來自俄羅斯的兄弟 Pavel Durov 及Nikolai Durov 創辦。早前,創辦人之一、執行長Pavel Durov 因在法國巴黎被捕,引發外界關注。這一個通訊軟件曾經因安全加密、私隱度高等,有不少港人使用。近年,加上其加密業務包括整合錢包、賣買投資等,仍然有不少活躍用戶。
Telegram目前每月活躍用戶達9.5億人,而據早前該公司融資估算,公司估值已逾300億美元(即約2,331億港元)。但原來一個掌握全球大量用戶資料的通訊軟件,全職員工只有30人。根據創辦人之一 Pavel Durov 在今年接受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 Tucker Carlson訪問指,該公司只聘用了大約30名工程師,而Pavel Durov 自己則是全公司唯一的產品經理。
他又透露,招聘是以網上比拼形式,透過程式設計競賽挑選出獲勝者,再加入為其團隊成員,而大部分成為來自烏克蘭。
Photo from Telegram創辦人Pavel Durov(截圖至YouTube@TuckerCarlson)
Telegram目前業務除了一般以軟件通訊,據其財報顯示,當中加密貨幣業務亦為公司帶來極大收益。2023年,Telegram總收入達3.425億美元(即約26.61億港元),當中有四成以上為數位資產、整合錢包及收藏品銷售等收益。有安全專家認為,團隊規模之小要應付眾多加密業務,對用戶而言是危險的訊號。
第二間WhatsApp:被Meta收購前僅55員工
WhatsApp 由 Jan Koum 及 Brian Acton 共同創辦,2人曾在雅虎共事近20年,在2008年以「What's Up」為諧音取名,正式成立通訊軟件 WhatsApp。至2014年,WhatsApp活躍用戶量達4億,被Facebook 相中,並以天價190億美元(即約1,480億港元)收購。但原來當時,公司只有55名全職員工,在收購條款下,每名員工可平均分到4.2億港元股份。
創辦人之一 Jan Koum當時曾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表示WhatsApp的長期穩定發展,是建基於專注通訊業務。事實上在創立之初,WhatsApp當時主打「無廣告、無遊戲、無花招」,吸引大量用戶使用。
第三間 Signal:50人運作 連公司都認少得驚人
另一個較後期跑出的通訊軟件Signal,則由WhatsApp另一創辦人 Brian Acton 投資,在2018年1月成立。據資料顯示, Signal屬獨立非營利組織,目前全球活躍用戶約4千萬。雖然還及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等使用量,但其一直強調對用戶隱私的重視。在網路安全意識日漸提升之下,外界普通人看好Signal,認為其在通訊應用市場,具潛力及一定影響力。
據Signal官方資料,成立初期系統只需數個伺服器支援,但至到高峰時期卻要用600個,截至 2023年11月的基礎設施成本,每年約1,400萬美元(即約1.08億港元)。但該公司的全職員工卻只有約50人,連公司也表示數字少得驚人。
Photo from Signal創辦人 Moxie Marlinspike
Signal官方指,整體營運預算有一半用於招募維護人員等,以維持開發工作。連同工資福利、人力資源服務、稅收等,每年預算約為1,900萬美元(即約1.47億港元)。
相反,其他通訊軟件如LINE、KakaoTalk等,員工人數遠高於這3間公司,當中LINE Corporation 擁有約3,100名員工,Kakao Corp 開發部門亦約有4,000人。以「小團隊、做大事」經營如此多用戶量的軟件,實屬不容。不過隨著人工智能、科技等進步,不少大公司也漸漸減省人手,以省卻營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