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人救星?Google與NASA聯手研發AI太空醫生 診症準確率逾8成
當地球上的醫生遠在40分鐘通訊距離之外,太空人的性命應該由誰守護?Google與NASA聯手打造的AI太空醫生(CMO-DA),正試圖回答這個太空探索的終極難題。這款AI工具可透過語音、文字及圖像,在沒有「真人醫生」或通訊中斷時協助太空人診症。測試顯示,其對腳踝傷患判斷準確率達88%。未來將整合更多醫療數據,並針對太空特殊環境調整,逐步實現醫療自主化,料有阻保障太空人的健康甚至拯救其生命。
太空醫療的需求背景
人類探索月球及火星的任務日益頻繁,但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太空航行中,醫療支援滯後成為致命挑戰。以火星任務為例,緊急醫療狀況發生時,求救訊號需20分鐘抵達地球,專家回覆同樣耗時20分鐘。這40分鐘的黃金救援時間內,任何延誤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現時國際太空站依賴地面即時醫療指導、定期人員輪換與藥物補給的模式,在未來的太空任務中將難以為繼。為此,NASA與Google合作開發「機組醫療官數碼助理」(CMO-DA),這是一套多模態臨床決策支援系統(CDSS),能整合語音、文字及影像輸入,利用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學習技術,在Google Cloud的Vertex AI平台上運行,成為太空人的隨行醫療顧問。
AI太空醫生能力如何?
CMO-DA的核心使命,是在沒有地面醫師干預或通訊完全中斷的極端情況下,協助太空人自主完成診斷與治療。能力已通過模擬場景初步驗證,測試包含三種太空任務可能病例:腳踝受傷、側腹疼痛及耳痛。由三名專業醫生(其中一位更是經驗豐富的太空人)組成的評審小組,從初步判斷、病史採集、臨床推理到治療建議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分。結果顯示,CMO-DA突出:在處理腳踝受傷時,其診斷與治療方案的綜合正確率高達88%;耳痛場景為80%;即便是成因複雜的側腹疼痛,正確率也達到了74%。
儘管成果令人驚喜,但開發團隊深知這僅是第一步。未來的優化方向將是與更多醫生合作,並整合更多元的資料來源,例如即時的超音波影像、生理監測數據等,讓AI的判斷不再僅依賴症狀描述,更能分析客觀生理指標,並適應微重力等太空環境的醫學挑戰。NASA與Google也強調,CMO-DA定位是「輔助工具」,旨在強化人機協作,最終決策權仍屬於太空人。
太空與地面應用的串連
為極端環境而生的科技,往往蘊藏改變世界的潛力。CMO-DA的開發不僅解決太空探索難題,其技術更可「降維」應用於地球——從偏鄉、海上鑽油平台到災難現場,這套自主AI醫療系統有望成為遠距醫療先鋒,為無法獲得即時醫療服務的人們帶來希望。
然而,這項前瞻科技也伴隨著嚴峻的倫理與風險挑戰。將攸關性命的決策交給AI,一次「幻覺」診斷在太空中就可能釀成災難。若發生意外,責任歸屬將是難題:是Google、NASA,還是太空人?要讓CMO-DA成為可靠夥伴,須建立嚴謹人機協同機制:AI提供數據建議與決策解釋,但最終決定權仍在人類手中。同時須設計「否決機制」與應急預案,在AI失準時啟動備用方案,為安全建立多重防護。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