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Telegram創辦人杜羅夫崇尚自由 擁4國公民身份 身家172億美元 俄媒:打擊Telegram 就是打擊俄羅斯

Telegram創辦人杜羅夫崇尚自由 擁4國公民身份 身家172億美元 俄媒:打擊Telegram 就是打擊俄羅斯

News
By Brian Wu on 28 Aug 2024
Digital Editor
熱愛新聞工作、理財生活,興趣廣泛,對AI及Bitcoin等新科技尤其熱衷,經常在百忙之中,抽空做運動及享受人生。

社交媒體Telegram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杜羅夫(Pavel Durov)24日在巴黎市郊被捕,據法國警方消息,Pavel Durov面臨支持恐怖主義、毒品、槍支、詐騙、洗錢、接收贓物、兒童色情等12項犯罪指控,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有俄媒批評:打擊Telegram等於打擊俄羅斯,又質疑使用Telegram的俄軍,今後如何作戰?

現年39歲的杜羅夫出於俄羅斯聖彼得堡,2006年,他從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文學士畢業,受到Facebook的啟發,與哥哥尼古拉‧杜羅夫一起創立社交平台「在對話裡」(Vkontakte),簡稱VK,他後來被網民稱為「俄羅斯的朱克伯格」。VK的使用人數兩年內突破1000萬人,至2021年突破6.5億人,至今估值達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

2014年4月21日,杜羅夫宣佈辭去VK首席執行官,隨後離開俄羅斯,以示對俄羅斯網絡政策的抗議,VK交由親政府財團接管,但俄羅斯官方表示仍然視他為同胞。目前,杜羅夫擁有俄羅斯、法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阿聯酋公民4國公民身份。

至於Telegram,同樣是兩兄弟於2013年在倫敦創立,開發團隊位於杜拜。Telegram與VK,同樣反映杜羅夫的性格,對抗極權,崇尚自由主義以及各人對自己負責,Telegram 擁護言論自由,遵循端到端加密,而且不會對平台上的內容進行任何的審查。

杜羅夫本身帶著神秘色彩,桀驁不馴、行蹤不定。個人形象上,杜羅夫常年穿著一身黑衣,熱愛健身,擁有健美的身材和英俊的面容。本身是技術天才,崇尚私隱,創辦的VK社交平台多次拒絕大財團收購,亦曾多次拒絕向俄羅斯當提交示威者訊息。諷刺的是,杜羅夫在俄國沒有被捕,反而在法國被捕。

杜羅夫今次被捕,是由於Telegram被指群組被利用於支持洗錢及兒童色情等罪名,但尊重私隱及群組人數上限遠遠大於其他社交平台,正是Telegram特點。Telegram群組人數上限為20萬人,而WhatsApp的上限僅為1000人。今年7月,杜羅夫宣布Telegram的使用人數突破9.5億人次,目前是堪與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TikTok以及微信媲美的社交媒體平台。

外國對Telegram批評包括:假信息可以在巨大的群組中傳播;分享信息包括陰謀論、新納粹主義、戀童癖以及和恐怖主義有關的內容。印度及法國,都曾威脅要禁用Telegram,以及拘捕杜羅夫。

雖然被受爭議,但VK及Telegram也為杜羅夫帶來巨大財富。2016年起,他被列入《福布斯》「俄羅斯富豪200強」榜單。2021年4月6日,福布斯雜誌公布了一份新的全球富豪榜,他排名第112位。他的財富約估為172億美元。

杜羅夫被捕後有多位名人發聲為其辯護。Tesla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等支持網上言論自由者,要求釋放杜羅夫,馬斯克在其平台X以法文寫下:「自由。自由!自由?」法國總統馬克龍表明,杜羅夫被捕不涉及政治動機。前美國中情局職員、目前身在俄羅斯的斯諾登(Edward Snowden)說,杜羅夫的被捕「是對言論和結社等基本人權的攻擊」。

俄羅斯的報紙則在擔憂杜羅夫被捕的後續影響。《獨立報》稱,「打擊Telegram就是在打擊俄羅斯。杜羅夫被捕後,西方情報機構可以獲取這款通信應用的密鑰。」

實際上,俄軍也用Telegram來通訊,是作戰必備軟件。俄羅斯當局曾於2018年4月封鎖了這款應用,但2020年就解封了。如今,不僅俄羅斯官員在用這款通信軟件,甚至是特別軍事行動戰場上的官兵也在使用它。《莫斯科共青團報》指,「如果Telegram倒下,軍隊該怎麼作戰?」

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達萬科夫(Vladislav Davankov),日前已呼籲俄羅斯外交部設法解救杜羅夫。Telegram官方表示,「聲稱平台或其所有者對平台濫用行為負責的說法是荒謬的」,全球近十億用戶使用Telegram作為通信手段和重要訊息來源,「我們期待此事盡快得到解決」。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