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飲食集團去年持續結業 內地20多間餐飲集團來港開業 香港飲食業版圖重新洗牌

本地飲食集團去年持續結業 內地20多間餐飲集團來港開業 香港飲食業版圖重新洗牌

News
By Brian Wu on 24 Jan 2024
Digital Editor
熱愛新聞工作、理財生活,興趣廣泛,對AI及Bitcoin等新科技尤其熱衷,經常在百忙之中,抽空做運動及享受人生。

香港疫後雖然已經復常,但隨著港人北上的熱潮持續,加上南下旅遊的內地人消費形式發生轉變,由以往著重購物轉變為深度文化遊,對本地的零售業市場帶來一定打擊,當中特別是飲食業。去年,有十多間本地著名的餐廳結業,與此同時,去年有18間內地餐飲集團來港開分店。今次被稱為內地餐飲業繼2000年代「再次回歸」,會否比上一次成功?重新洗牌下的本地餐飲業格局,又將會是如何?

根據政府數字,2023年香港飲食業市場的環境不是太差。根據食物環境衞生署的數字,截至2023年10月23日,香港有約1.7萬間持牌食肆,包括約1.3萬間普通食肆、4,429間小食食肆及5間水上食肆。收入方面,統計處2023年第2季報告指,食肆收益數量指數為117.2,相比2019年第2季134.5點,雖然未完全回復疫前水平,但亦回復約八成七。

雖然已回復了七至八成,但去年也有不少餐廳結業,包括多區老街坊十分熟悉的名字。做街坊生意的,如九龍城的南記飯店、陳漢記粥麵專家、上環的源記甜品專家、深水埗長發麵家,以及旺角的富記粥品,亦有相對上有規模的中小企飲食集團「執笠」,如Outback旗下葵芳及中環Aussie Grill、旺角帝京酒店的花月庭自助餐、又一城皇后飯店以及飲食集團Castelo Concepts集團9間餐廳,都宣布結業。

這些餐廳的結業,除了因為港人持續北上、本地經濟未恢復等宏觀因素,亦包括了業主收樓、小區發展等因素,如深水埗長發麵家,就是因為大廈重建而要結業。一方面,食肆客人減少,但全球通脹引至食材上升,以及工資上漲,業主要追回過去3年疫情期間租金差價,都令中小食肆老闆面對雙重夾擊。

然而,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雖說香港飲食生意難做,但去年南下開分店的內地飲食集團亦不少,計有20多間,包括木屋燒烤、太二酸菜魚、和府撈麵、探魚、呷哺呷哺、農耕記湖南菜、茶球星球、蜜雪冰城等等,證明香港飲食市場仍然有一定的空間。他們又是看中香港什麼呢?

據內地《贏商網》統計的數據顯示,去年首次入駐香港開店的20多個餐飲品牌中,連鎖飲品店佔一半,當中包括5檸檬茶品牌——檸濛濛、茶救星球、啊一檸檬茶、林香檸、LINLEE·林裏。咖啡品牌有2個,分別是Manner(註:由於品牌名稱註冊問題,Manner進入香港使用的名字是Maners)和庫迪咖啡;現制酸奶和奶茶品牌各1個,分別是茉酸奶和蜜雪冰城。

整體來看,進入香港、澳門開店的品牌,均以茶飲、咖啡為主,一個重要原因是原有的內地茶飲市場趨向飽和,各大品牌開始向外尋求新市場。《2023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全國新茶飲2023年市場規模預計1498億元人民幣,但2023年上半年,四線城市新店佔比最高,達到25%,可見已接近飽和。因此,茶飲店有必要率先開拓海外市場,以香港這個美食中心作為試點十分合理。

與此同時,去年進駐香港的內地20多個飲食品牌,大部份是廣東企業,毗鄰港澳,對香港市場更為熟悉,相比於其他區域的企業,他們對來港開分店更加有信心。只有蜜雪冰城、庫迪咖啡、呷哺呷哺3家企業總部位於北方。而就算不是廣東企業,如密雪冰城也在廣東省設立了供應鏈公司,為打入香港市場做足了準備。而今次「二次回歸」,內地餐飲集團也不如上一次冒進,絕大部份在港只開一店「試水溫」,非常審慎。

另外,有學者分析指出,內地餐飲在港的分店運營模式,與內地不一樣,一些大品牌於內地二線城市開店,場地大、成本低,但在港開分店後,成本上漲,難以用價錢作為競爭手段。因此,內地飲食市場今年不約而同來港開分店,與其說看好香港市場,其實更看重香港國際地位,希望透過香港這個平台提升知名度,繼而進軍海外市場。

早在2000年,內地一批知名飲食企業來港開分店大部份鎩羽而歸,計有四川譚魚頭,小肥羊等等,譚魚頭全盛時期一共開設了六家分店,其後續漸關店,更陷入欠薪風波。然而,經過10多年發展,今次內地飲食業的「再次回歸」,明顯實力更加雄厚、準備亦充足得多,會否成功在港立足、甚至以香港為跳板發展至國外,仍然有待時間來驗證。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