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憑「高潛力人才識別」系統成CEO搖籃 曾孕育多位世界500強企業領導
新上任的星巴克(Starbucks)CEO Laxman Narasimhan與McDonald's麥當勞CEO Chris Kempczinski、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 CEO Ed Bastian 以及Visa CEO Alfred F. Kelly Jr.有甚麼共同點?除了這些都是美國最具規模的企業外,原來這些CEO都曾經任職美國食品飲料巨頭百事(PepsiCo)。到底這間為大家帶來「快樂肥仔水」的公司,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為CEO製造工廠?
早前有一項調查發現,百事自1965年成立以來,先後曾孕育16位《財富》世界500強企業領導者,包括麥當勞、Visa、Starbucks及The Hershey Company’s等。翻查這些領導或高層的履歷,原來他們曾於百事工作一段長時間,而且大多從基層做起。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美國商業雜誌《財富》特意就此詢問百事人力資源總監(Chief Human Resources Officer)Ronald Schellekens,他認為關鍵在於百事有一套成熟有效的「高潛力人才識別」系統。 這套系統首先會鎖定績效前20%人才進行觀察,對象不限於高階主管,任何崗位及資歷的員工,均能成為其中一員,並為他們提供大量培訓及額外任務。
這套系統特別之處在於,沒有人會知道自己是否這20%人才,只有一些蛛絲馬跡可發掘,如獲邀參加某某商學院的研討會,經常有一些所屬工作外的任務等。而名單會經常出現變動,員工表現若不如預期,便會被自動退出;表現出眾者,雖然不會立即獲升遷,但Ronald Schellekens表示,百事內部業務繁雜,涵蓋數十個市場與品牌,這些人會輪流至不同部門,如市場分析、供應鏈管理及銷售等學習及進行嚴格訓練,為期2至3年,甚至有機會與公司高層交流分享,藉此讓高潛力人才離開舒適圈,盡可能嘗試不同新事物,擴闊眼界及提升一己不足。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百事近年運用的這套領導力評估與發展(Leadership Assessment & Development)計劃,定義「領導力潛力」,是由基礎、成長和職涯3個範疇組成,分別評估他們既有的人格思維、戰略思維等基本能力,以及他們能否在新環境或新角色中,持續學習與成長,以至他們是否具備公司現在及未來成長所需的軟硬實力。
事實上,不少出身自百事的人才,現時遍佈在不同公司擔任要職,他們大多均認同百事這套培養人才的方式。法國知名酒商保樂力加北美區CEO Ann Mukherjee,她在2009年時接手行銷總監(Chief Marketing Officer)一職,而當時尚處於金融海嘯的餘波中,很難有一番作為,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不可多得的機會,讓她能夠在艱難環境中接受挑戰,當中經挫敗後所獲得的經驗,才能造就她日後的成功。
新上任的Starbucks CEO Laxman Narasimhan也曾回顧他在百事的工作經歷,當時他走遍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累積與他人交流、設定目標、交付績效等經驗,為其日後成為的Starbucks CEO鋪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有效的領導力培養計劃幫助下,百事收入連續多年維持增長。業績報告顯示,百事2022年第4季營收為279.96億美元,同比增長11%,全年營收為863.92億美元,同比增長8.7%。縱觀過去五年,即2017至2021年,百事公司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1.16%、1.79%、3.87%、4.78%、12.93%,去年增速雖然較2021年稍有放緩,但仍取得近幾年來較好的成績,足以反映其在人才投資上的價值。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