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專注力 走進心流狀態 上班工作效率即獲提升
現代社會節奏急速,比過往更講求效率。近年興起的4天工作制,減少開會等工作模式或文化,便是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工作,一方面讓員工有更多私人時間,一方面亦是「效率至上」的體現。然而,若要專心地完成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又有甚麼方法?
心理學家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於1990年提出一種名為「心流(Flow State)」的心理現象,可理解成一種極度專注的精神狀態。當人進「心流」時,會完全沈浸在當刻工作的事情中,擁有正向的情緒感受、高效率和創造力。還會忘記時間、忘記飢餓、甚至忘記所有不相干的身體訊號,直至完成工作,才發現已過了很長時間。另外,「心流」現象的出現沒有特別限於特定領域,人不論在藝術創作、運動領域、甚至職場上或是休閒娛樂如玩電子遊戲時也有機會進入這旁若無人的境界。研究還發現,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重複且規律地進入「心流」狀態,更可以提升生活裡整體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質,因為人進入「心流」時會分泌更多的多巴胺等激素,從而令人的生活能更快樂和更積極地工作。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事實上,但凡在其特定領域有傑出表現的人,也會在有意或無意間進入「心流」的狀態,次數亦較一般人頻繁。已故籃球巨星高比拜仁曾形容自己有時會進入了一種「zone」的狀態,進入後眼前的一切仿佛會變慢,也更容易察覺對手的漏洞,這其實就是一種「心流」狀態。而米哈里和他的團隊在研究時曾跟超過8,000人進行訪談,他們發現不論任何職業、學歷,從牧羊人到登山家,再到一個企業的老闆,只要他們熱愛和投入自己的工作,進入「心流」的條件和狀態都差不多。他曾經訪問一位著名的鋼琴作曲家,作曲家向教授描述自己在創作時候的心情,他形容自己就像進入了一種「狂喜」的狀態,在那個時候會感覺不到自己,雙手好像跟自己的意志無關,就在坐著的時候,音樂就會自然而然地從「手中流瀉而出」。同時,其他受訪者不論是奧運的溜冰選手,或是一些大型企業的總裁,他們描述自己極度專注在工作時的情形亦是大同小異。由此可見,專注在自己領域的人都會經歷過「心流」的狀態,而「心流」狀態則可以帶來更好的表現。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另一方面,「心流」並非只能靠自然而然地進入,而是可以一定程度地控制自己進入該狀態。若應用得宜,更可能大幅提升工作表現。米哈里在自己的著作《創造力:心流與創新心理學》(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中提到,要進入「心流」,大概可分為以下5個步驟:
一、全神貫注
心流的其中一個特徵就是極度的專注,除了自身要極度專心,也要避免自己會接觸到任何來自外界的干擾,例如手機訊息,其他人打擾等等都要可免則免。一旦被打擾的話「心流」便會中斷,需要重新花時間再次進入。
二、明確目標
要進入「心流」首先要有明確和具體的目標,因為有目標才能令人專注在該事情上,從而投入最大的心機和努力。不論工作、創作或是遊玩也可以給自己目標以進入心流。
三、具挑戰性
需注意的是訂下的目標必需是目前能力以上的目標,因為人在需要超越自己時才能維持最大的專注力。
四、可實現的目標
雖然目標要具挑戰性,但要令自己極度投入的話,自己本身也要具備相應的技術和能力。例如一個從未打過籃球的人,卻突然要自己投籃百發百中,訂立這不實際的目標便不能進入心流狀態。
五、階段性的目標
承接上述各點,在工作或鍛鍊的過程中可訂下階段性的小目標,讓自己可以較快地看到回報。如投籃先是要求自己10投3中,再循序漸進地提升至10投6中、10投10中。不斷地在這無形的樓梯中前進時,會令人更容易進入「心流」。
米哈里曾在一個演講中提到,即使是在看電視時也有約8%的時間有機會進入「心流」,如何更多和更頻繁地在日常生活的時間進入「心流」才是最大的挑戰。能控制自己進入這狀態並非一朝一夕,成功後除了能提升工作的效率,也是令自己在生活中獲得最大滿足感的泉源。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