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研究大突破 無限能源取代化石燃料 美國能源部︰徹底改變世界第一步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核聚變研究,美國研究人員在周二(13日)宣布了一項歷史性的研究突破,表示在尋求無限清潔能源和結束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數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在研究核聚變技術,該項技術被視為擁有近乎無限清潔能源的關鍵。該技術最大的挑戰之一,是令元素聚變並保持在一起需要非常高的溫度和壓力。而在周二(13日),一眾研究人員證實他們已經克服了一個主要障礙,成功把聚變中產生的能量多於用於驅動它的激光能量,為該項研究的一大重要突破。在此以前,還沒有任何實驗能夠產生比投入能量更多的能量。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現時的核能源大多來自「核裂變」,核聚變技術希望能模擬恆星如太陽內部產生能量的過程,將兩個輕氫原子結合形成一個較重的氦原子,在此過程中釋放出大量能量。而在地球上,科學家嘗試通過在專用設備內將氫加熱到極端溫度來引發聚變反應,可視為造出「人工太陽」。理論上核聚變產生的能量會更多,而且只會產生少量的短壽命放射性廢物,過程中更不會產生溫室氣體排放,因此不會導致氣候變化等問題。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該實驗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國家點火裝置中進行。美國能源部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及負責核安全的副部長赫魯比(Jill Hruby)周二(13日)在該實驗室公布了核聚變研究的最新進展。赫魯比在聲明中形容,該項突破邁向了可能徹底改變世界的清潔能源的第一步( the first tentative step towards a clean energy source that could revolutionise the world)。實驗室主任 Kim Budil博士更表示這是一項歷史性的成就。
雖然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證實了核聚變是可能的,但仍有不少困難需要克服。一眾科學家指出,研究成果距離實際投入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主要障礙是需要降低成本和擴大能源輸出。是次實驗產生的能量僅足以加熱約15至20個水壺,但卻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世界各地都正進行核聚變技術的研究,早前中國聯同歐盟、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合共逾30國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在法國南部建造核聚變反應堆,被視為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陽」。而在10月時,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項目亦曾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中的HL-2M等離子體電流突破了100萬安培(1兆安),創造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紀錄。
社會中廣為使用的化石燃料如石油等,一直被視為破壞環境的兇手,現時使用的核能技術在安全問題上亦一直為人所垢病。烏俄戰爭令歐洲各國陷入能源危機及通脹問題後,更愈發令各國意識到需要一個能源的替代方案,而核聚變技術有可能就是各項問題的答案。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