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價格急漲 美國人改變用餐習慣 減價才買食材 住家種菜自給自足
美國通膨率繼6月達至40年高點後,該國勞工統計局九月中旬發佈的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內,食品價格飆升11.4%,創下1975年來最大年度增幅;8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則年增8.3%,仍高於市場預期的8%。有外媒近期報道,基於通貨膨脹現象持續,美國不少市民為了節省開支已改變自身飲食和用餐習慣,在採購食材時也越發謹慎。
在美國仍飽受通貨膨脹「侵襲」之際,《CNN》日前採訪多位民眾後發現,許多受訪者都提及高通脹已令他們減少外出用餐的次數,同時促使他們改變以往的購物模式,而有部分民眾則對未來的情勢感到相當憂慮。當中接受該報訪問的Lisa Altman就透露,過去她經常想吃甚麼就吃甚麼,可是這種情況近來卻發生變化。
Photo from Licensing
報道指,育有三名孩子的她和丈夫僅靠一份收入度日,最近由於收入減少,加之通貨膨脹影響,她只能把每週的食品開支控制在100至125美元之間,用於購買大量義大利麵,少數蛋白質以及商店自家品牌食品。Lisa Altman一家目前主要享用基本且份量小的主食,若出外用餐,他們會挑選附有配菜的速食,並分配這些食物;手頭較為寬裕時,Lisa Altman亦會選購更多水果和蔬菜。
受到雜貨價格上漲13.5%和餐廳菜單價格上漲 8%的影響,做出重大改變的不止Lisa Altman一家人。對於60歲的Carol Ehrman來說,烹飪是一種快樂的體驗,尤其是製作需要大量香料的泰國與印度料理。但她表示,以往購買這些料理所需的食材大約只需250至300美元之間,最近因為每一種食材都漲價現在卻要400美元,這筆費用對於依靠政府補貼生存的她和65歲丈夫來說已變得難以負荷。
少買牛肉 減少外出用餐
為降低成本,Carol Ehrman不再像以前頻繁地大量採購,而是等大減價時採買,且盡量少買牛肉,購買葡萄酒時會選擇盒裝而非漂亮的瓶裝。此外,Carol Ehrman不再舉辦晚宴派對,甚至因為成本原因放棄自行製作番茄醬選擇預包裝的番茄醬;另據64歲的Rick Wichmann透露,在過去的一年裡,他發現他們一家購買食品雜貨的費用比以往高了25%左右。為減少這一開支,他們除了減少出外用餐次數、開始到較便宜的當地連鎖超市,在採購時也依據價格而非品牌進行選擇。
Photo from Licensing
另一方面,曾經是廚師和牧場主人的Jenni Wells受訪時透露,早在2019年中西部地區因洪水淹沒牲畜和摧毀糧食庫存時,她就意識到「自給自足」的必要性。在今年通膨爆發之前,她也注意到物價上漲的趨勢,於是便在2月決定鏟除住家門前的草坪,將其改造為菜園,種植花椰菜、秋葵、番茄、南瓜等蔬菜。扣除肉類,他們每週在食品雜貨上的開銷已從200美元減至50美元。
市場研究公司IRI於7月份的數據也發現上述轉變,指消費者應對通貨膨脹的方式是尋找優惠並轉向大眾品牌。《CNN》披露,包括美國知名食品品牌「Tyson」在內等食品公司已注意到,消費者已從牛肉改吃雞肉;另有美國連鎖餐廳「IHOP」和「Applebee's」也報告稱,當前高收入消費者可能放棄價格較高的餐廳,改至平價餐廳用餐,有人甚至完全不再到餐廳消費。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