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決議】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 鄧小平遺產獲保留 無為習近平連任鋪路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中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近日公布,內地當局賦予其相當高政治地位,同毛澤東和鄧小平確立黨內領導地位的前兩份決議齊平;黃金時段的《新聞聯播》主持人更耗費40分鐘時間宣讀《決議》全文。
中共極為重視對歷史的詮釋,黨內人事路線競爭和鬥爭時,都習慣從「歷史」入手。在此基礎上,由中共中央委員會通過的《歷史決議》又屬規格最高。1945年6月,中共在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系統批判了毛澤東在黨內主要競爭對手的陳獨秀、瞿秋白,以及同蘇聯關係良好的王明;確立了毛澤東「立足農村、獨立自主」的路線。伺候,王明和親蘇派被徹底掃出權力核心,黨內定毛澤東領導地位為「一尊」。
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同樣從官方立場對毛澤東「是非功過」蓋棺定論,確立其「三分功七分過」歷史定位,並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更重要是的是,鄧小平藉《歷史決議》拔掉緊密跟隨毛澤東路線的時任黨主席華國鋒,確立其個人領導地位;胡耀邦、趙紫陽等黨內改革派也藉此機會上位,擔任要職。
換而言之,中共的「歷史文件」並非用來「總結歷史」,而是通過改寫歷史為新任領袖排除政治障礙,樹立其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由於江澤民和胡錦濤在政治經濟政策上大致繼承了鄧小平「政治保守,經濟開放」的思路,因此固然不需要撰寫《歷史決議》。也正因如此,外界本預期習近平會在今次文件中推翻部分30年的歷史遺產:例如「容許資本家」入黨的「三個代表思想」,或鄧小平確立的「廢除終身領導」,為習近平在明年二十大連任鋪路。
但前天(16日)傍晚揭盅的文件全文,卻令人「大失所望」,其保守程度遠超坊間預期。文件對毛澤東到胡錦濤四任領導人的描述,都和現行黨內主流論述,以及由教育部編撰給全國大學、高中的歷史教科書中陳述相同;對六四事件、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事件定性也沒有改變。行文中,習近平也沒有同外界預期的一樣,被稱呼為毛澤東、鄧小平之後的「第三代核心」;依然和胡錦濤同江澤民並列,為「第五代領導人」。
與此同時,雖然描述習近平的功績在全文37000字中佔了19000字,遠超毛、鄧、江、胡加起來的9000字;但在萬九字中,卻並未提及2019年中國修憲撤銷國家主席兩屆任期限制;也沒有提及習近平任內實質廢除了過去由多名常委建立的「集體領導」體制,將權力集中於總書記。這也意味著,今次《歷史決議》並沒產生太多,為習近平明年二十大再次連任黨總書記鋪路的作用。
在中共傳統中,黨內文件用大篇幅表揚領袖並非新聞,也不具備太多討論價值,批評和否定才是重點;與此同時,文件中「寫了什麼」並不重要,相比過去的文件「少了什麼」才重要。
例如今次文件在涉及台灣的描述上不再提及「一國兩制」,就被人解讀為中共對台動武可能性正逐步壓過「和平統一」可能。而文件雖沒有提及2019年的修憲,但同樣省略了鄧小平確立「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關於明年二十大人事安排,黨內仍存在相当争议。內地政治發展,在未來一年,還可能有相當變數。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