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國泰看衰「通關」前景 再傳裁員 一兩年內想出國旅行? 別發夢了
國泰很快去年年底裁員5300多人,又親手關閉數十年歷史的「港龍」品牌。面對如今遙遙無期的環球疫情,國泰再傳出將在6月第二輪裁員,同時公布「極辣」的無薪假計畫。預料今次受影響人員包括後勤員工及駕駛大客量波音777航班的機師。
全球通關:從盼望到絕望
根據多家本地傳媒報導,國泰資方今次還將退出無薪假計畫:若員工選擇放取9個月無薪假,可獲1個月薪資補償;若放取12月無薪假,則將獲得兩個月補償。儘管國泰方面表示不會回應傳聞,但其股價卻已下跌2%,收報6.94港元,跌穿7元。
特區政府早前推行「機組人員閉環」措施,要求機組人員在長達21天的週期內不可進入社區,必須在航機和本港隔離酒店間「兩點一線」,一度令國泰面臨短期人手短缺的窘境。這樣的背景下國泰依然有意裁員,也代表公司已判定:未來12個月內國際旅行不大可能恢復正常,而特區政府爭取許久的「前往內地免通關」也將遙遙無期。
疫苗救不到寰球航運
這樣的判斷實有所本。早前航空公司們不約而同期望疫苗推出後,各國會陸續達成「群體免疫」,進而解除旅行限制。但原本被視為「救星」的疫苗注射卻存在三大問題:
1)難以抵禦肆虐各地的變種病毒;
2)對旅行限制最嚴的「低風險地區」居民接種疫苗意願低;以及
3)疫苗有效期短,需反覆注射,難以在一定時間達到完全「群體免疫」。
以過去幾天在本港社區發現的南非變種病毒為例,無論是「科興」或是「復必泰」疫苗,有效率都會下降七到九成,目前所有疫苗中只有「強生疫苗」維持四成以上有效率。至於在各國流行的英國變種病毒,也只有「復必泰」等少數疫苗表現良好。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各國接種率高到對原始毒株群體免疫,也不敢開放邊境,放任變種病毒入境。
另一方面,包括新加坡、台灣、香港乃至中國內地等疫情管控相對良好的地區,為維繫低感染局面,必定會設下比歐美國家更高的入境標準。與此同時,這些地方的居民在權衡疫苗利好和風險時,又會因低感染的「大好局面」傾向不注射疫苗,令政府更不可能解除邊境限制。
最後,按當下的疫苗廠量和注射速度,雖然發達國家普遍可在年內完成「普遍注射」;但尼日利亞、印尼、菲律賓、孟加拉等人口大國卻要到2023至2024年才可能完成首批注射。由於大部分疫苗的有效期只有6個月到1年,這些國家根本不可能在某一刻達成「群體免疫」,將繼續成為新冠病毒繁殖的溫床,令國際旅行恢復更不可行。
Photo from 人口密度極高的一眾欠發達國家將持續成為新冠病毒傳播和演變出新變種的溫床。
打完疫苗 人們的旅行習慣也變了
事實上,即使各國都已完成群體免疫,因政治因素而起的疫苗「互認難」仍會令國際航運受阻:目前大部分西方國家都因中國疫苗有效率低,而不認可其接種效力;北京方面自然也做出「同等報復」,要求若想以便利手續申請中國簽證,必須先打國產疫苗。擾囔之下,自由通行更是可望不可及。
更進一步說:即使各國有限度開放邊境,過去的國際旅行熱潮可能也一去不復返了。以澳門為例,即使其去年年中已重新「開關」迎客,但由於增加了核酸檢測、人工櫃檯辦理簽注事宜,去年第四季度前往澳門的內地遊客人次依然下降了81%。未來的「國際旅行氣泡」雖能讓剛需商務旅客受惠,但依然難惠及休閒旅遊市場。
Photo from 澳門旅遊業未有因同內地通關走出困局。
相比其國際旅行,各國只需在本地疫情控制到一定程度,便會全民開放國內交通。因此具有腹地市場的航空公司,如中國國航、東航、南航;美國的達美、美航或聯合航空,甚至是日航或全日空都可走上「復甦之路」。但以國際航運為主要,甚至唯一業務的國泰、新加坡航空、卡塔爾航空等「樞紐企業」,在客運市場方面恐怕真的難有一丁點出路。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