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貨倉機械人突破100萬個 AI引發裁員潮 抑或是升職加薪機會?
亞馬遜(Amazon,美股:AMZN)擅長AI,其物流倉機械人數字最新已突破100萬個,並快將超過集團人類員工的數量,當中包括更像真人的靈活AI機械人。但由於亞馬遜自2022年起累計已裁員逾2.7萬人,令不少員工憂心會再出現裁員潮。不過,現實是「有危亦有機」,有亞馬遜員工即透露因為及時轉型從事監督機械人工作,令薪酬暴增1.5倍。那麼未來的AI及機械人浪潮,究竟意味著全球打工仔的末日,還是升職加薪的良機?
也許當中的關鍵,便是上班一族是否能擁抱AI。就如晶片股王英偉達(美股:NVDA)CEO黃仁勳早前說過的打工仔真理,即是「你的工作不會被搶走,但會被懂得使用AI的人搶去」。事實上,亞馬遜今年豪言投資千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其中重點便是投資於各個AI領域(包括數據中心及貨倉機械人等)。故無論是亞馬遜還是其他環球企業的員工,若願意轉型從事AI相關工作的員工,即使遇上裁員潮,也有更大的生存機會。亞馬遜亦曾表示,該公司已在全球範圍內為70多萬名工人提供了更高薪職位的培訓,其中可能包括與機器人協同工作。
以亞馬遜為例,近年積極發展全自動化及以AI機械人作主力的物流倉,據《華爾街日報》的一項分析,去年亞馬遜每個設施的平均員工人數約為670人,是過去16年來的最低數字。但與此同時,自2015年以來,亞馬遜每年每位員工自行配送的包裹數量也穩步增加,從約175個增至約3,870個,這表明該公司的生產率有所提高,當中的關鍵的便是AI的應用。
亞馬遜全球約75%的配送在某種程度上都由機器人輔助完成。不斷提高的自動化水平幫助亞馬遜提高了生產率,同時也紓緩了該公司在解決其訂單履行中心員工的「高流動率(流失率)」問題的壓力。
該公司的倉庫內平日極為繁忙,金屬機械臂從貨架上取下商品,有輪子的機械就在地板上穿梭,運送貨物以供包裝。在其他角落,自動化系統幫助分揀商品,另一些機器人則協助將這些貨品打包及發貨。
但更強的AI機械人陸續有來!亞馬遜一款較新穎及名為Vulcan的機械人(機械手)即擁有類似人類觸覺,這使其能夠從眾多貨架上取貨,包括一些要「小心輕放」的食品或易碎物品。人形機器人製造商Agility Robotics更透露,亞馬遜已經在測試一款最新式的人形機器人(DIGIT)。亞馬遜稱,有腳、有手、有頭的機械人已經在亞馬遜進行回收容器等任務的測試。從網上影片所見,這款人形機械人「健步如飛」,可以搬大型紙箱,要蹲下也沒有問題,機械手也很靈活。難怪不少亞馬遜負責「執倉」「分揀貨物」的前線員工,對工作前景均感到憂慮。
不過綜合報道,其實年薪過百萬的亞馬遜管理層,未來一年被裁的機會或遠高於前線!亞馬遜行政總裁賈西(Andy Jassy)早前即告訴公司的白領員工,未來幾年內,他們的職位可能不保,原因是面臨AI風險。這是大型科技公司高階主管罕見提出明確警告,提及AI或將導致人手減少。外界認為,亞馬遜擬削減人手以增加營利,或與它股價今年「原地踏步」,表現遠遠跑輸其他陸續已創新高的美股七雄有關。
賈西表示,他預期公司的人力(職位)在未來幾年內會減少,因為公司採用AI來處理更多工作。賈西早前發給員工一項通知,宣布公司已經跨各個營運環節採用AI,特別是在物流網方面,以協助降低成本。他強調,公司要提高AI的使用,而這代表工作職位將減少。「有些今天在做的工作,我們將不需要那麼多人;更多的人會去做其他類型的工作……未來幾年,我們預期我們整體人力將減少」。
亞馬遜在今年承諾投資大約1,000億美元,大部分都會投入AI基礎建設,那麼它如何可節省其他支出?其中一個最大的可能性便是裁員。亞馬遜CEO去年曾說,亞馬遜正在致力「消滅層級」,追求組織「扁平化」,也就是縮減中層管理階層。
其實自2022年開始,亞馬遜兩次大裁員已削減了2.7萬個職位;至去年,Amazon的雲業務AWS裁掉數百個職位。但亞馬遜仍然是美國僅次於沃爾瑪的第二大民營企業僱主,截至今年3月底,有156萬名員工。
摩根士丹利(大摩)早前一份內部報告即預測,亞馬遜有意在今年裁減約1.4 萬名管理層人員,但外界未知會否「成真」。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亞馬遜每名管理層每年的聘用總成本大約在20萬至35萬美元(約156萬至273萬港元)之間。他相信亞馬遜很可能大幅縮編全球管理職人數,從目前的10.6萬人、大幅減少至 9.2 萬人,因此每年可節省21億至36億美元(164億至281億港元),從而令公司年度營收提高3至5%。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