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大限電】發電越多賠錢越多 民營電廠罷工引發內地能源危機
中國內地上週四起供電拉警報,各地均針對工廠企業推出極為嚴苛的限電措施。在廣東、江蘇、浙江等傳統工業用電大省,不少企業都被通知拉閘限電,每週僅有兩天可在深夜時段獲供電,企業只能「做二休五」,或提前放國慶假期;不少高耗能企業更被直接拉閘,電力「供零休七」。在中國東北地區 ,由於沒有工業企業做「緩衝區」,當地電力部門直接無預警切斷各大城市民用電力供應,城市交通燈和沒有配備發電機的醫院部門都被迫停擺。
電力奇缺 工業民用均現危機
由於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新冠疫情未平復,中國內地年初以來便承接遠超過往的工業訂單,造成用電量猛增。今年4月以來,部分地區已先後推出限電措施,當局更封禁「挖礦」以求節省電力。但今次全國限電規模之大,影響之深仍是所料未及。廣東、江蘇、安徽、浙江等用電大省,钢铁、有色、化工、纺织等高耗能工廠都被迫停產,相關行業上市公司今日大多錄得5%以上跌幅,並發出公告表示將延期或中止交貨。
Photo from 微博
在東北地區,由於當地工業數量和用電量均處地位,在全國電網普遍電力不足的情況下,只能切斷部分城市民用電。在遼寧省會瀋陽,當地26日城市內多個片區因停電造成交通燈熄滅,造成交通混亂;部分非重點醫院除ICU病房均無電力供應,需要轉用人手鼓氣代替呼吸機。至於農村地區供電情況更為嚴峻,不少鄉鎮連續兩至三日無電力供應,令還未開始供暖的地區居民暴露在寒冷中。
《新京報》引述中國國家電網客服人員昨日回應稱,東北地區已經首先切斷工業用電,但是在執行後仍存在電力缺口,才採取了對居民限電的措施。電力部門負責人接受採訪時更表示限電未來一段時間將長期持續,否則「連冬季供暖的煤炭都沒有」。當地有水務公司更發出公告指限電將常態持續至明年3月,期間隨時可能中止供水,呼籲市民關好水龍頭。
煤價高企疊加環保考核 缺電情況短期難紓緩
今次內地大範圍拉閘限電,既有難以控制的外部原因,也有政策「人禍」。中國從5年前便開始執行「能耗雙控」政策,即各地在接到國務院下發的配額後,對能源消耗的總量和強度進行管控;今年北京更首次提出所謂「碳中和」目標,對能源消耗總量管控更嚴。
今年上半年,由於出口需求激增,全國1-8月出口總量同比增長23.2%,令今年頭8個月用電量同比上漲約15%之多,也令工業佔用電量比例從去年的41%飆升到今年的68%。面對年底「一刀切」的碳排放考核,各地政府一如既往的選擇做「Deadline Fighter」,在秋季生產旺季層層加碼,拉閘限電,造成企業經營困擾。《人民日報》旗下的俠客島也在25日出文批評地方政府懶理國計民生,未有超前意識,在最後關頭「一刀切」限電。
但在內地,保障民生用電屬維穩任務,重要程度遠超節能減排。東北地區今次切斷民用電,同環保關係不大,而是確確實實「缺煤缺電」。在內地,煤炭火力發電仍占全國總發電量的70%,但和其他大宗工業原材料價格飆漲類似,動力煤價格已去年的550元一噸漲至如今的1080元。由於電廠和國家電網間的供電協議價格早已定死,企業發電越多等於虧損越多,於是紛紛以機械檢修等理由關停機組,寧願支付違約金避免損失。
另邊廂,北方即將進入冬季供暖季,供暖平穩與否直接關係到一般市民的生命安全,而供暖的主要來源同樣是煤炭。因此,各地能源部門均將保障取暖用煤作為重中之重,電力煤只可排在其次。最糟糕的是,由於內地過去數年為環保考慮,鼓勵「煤改氣」,關停大量露天煤礦降低產能;而重新恢復產能短則數月數月,長則需要一年。即使如今內地加大煤炭產量,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萬一屆時海外國家疫情紓緩,恢復生產,國內煤炭需求下降,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經濟損失。
拉閘限電比恆大危機更嚴峻
Photo from Licensing
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之國際海運資源緊缺,全球供應鏈本已脆弱不堪。如今在西方傳統的感恩節消費旺季前夕,生產端的中國又因能源緊張陷入減產窘境,勢將進一步加劇全球主要市場貨源緊張情況,也難怪彭博新聞網會將今次限電形容為「比恆大倒債還要重大的危機。至於內地經濟情勢也將因限電帶來的減產雪上加霜。
內地經濟素有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的說法。但受疫情影響,8月內地內需消費數據遠低於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扣除通脹後,同比只上升0.9%;環比7月更下跌1.52%,遠低於預期。由於內地長期疫情管控造成的低經濟預期,也令投資額未跟隨工業漲幅同比例上漲,目前僅依靠旺盛出口撐起經濟成長。
早前野村已調低第三季經濟增長預測至按年增長4.7%,第四季會降至按年增長3%。 評級機構惠譽則考慮到房地產危機帶來的影響,加之如今的能源問題,將中國全年經濟成長由8.4%下調至8.1%,兩年平均成長「不保6」,而2022年則調低為5.2%。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