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軍方政變「合法不合理」 短期難失政權 長遠難保穩定
緬甸局勢持續緊張。面對大批抗議政變的示威者,當地時間2月15日,軍方第二次在晚間徹底切斷互聯網,並在各大城市街頭加派包括坦克在內的重武器威懾示威者。在北部城市密支那,有軍人向示威者開實彈,更有記者被逮捕。
歐盟、美國及英國的駐緬甸大使發表聯合聲明,要求緬甸軍方克制,不要使用武力,強調示威者不滿源於合法選出政府遭軍方推翻,但除此之外未有其他行動。
緬甸政變不牴觸憲法
2008年發布的《緬甸憲法》第6條規定「確保國防軍參與國家政治領導工作」。第20條又規定「國防軍有權獨立管理和裁決與軍隊有關的各項事務」,意味緬甸軍方不受文官政府指揮,可自行其是。更誇張的是,憲法40條更列明在「緊急狀況」時,「國防軍總司令有權根據本憲法的規定接管和行使國家主權」,總統和文官政府無權置喙。
與此同時,緬甸軍方還擁有經濟上特權。上世紀末至2011年軍頭丹瑞執政期間,便廢除了前任軍政府「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將大批國營企業分包給和軍隊關係密切的商人。而軍隊也經營起巨型控股企業「緬甸經濟控股有限公司」和「緬甸經濟公司」壟斷採礦、珠寶、天然氣、酒店、金融等一眾暴利行業。即使2011年文人政府上台後,相關產業仍留在軍隊手中,令軍隊可脫離國家財政自行造血。
正因如此,即使昂山素季和她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兩次贏得大選,並奪取國會幾乎全部議席,仍需戰戰兢兢看軍隊眼色辦事。而所謂「民選政府」的存在也不過是軍方給予的「恩惠」。2017年,緬甸軍方在緬甸孟加拉邊境地區,發起針對羅興亞武裝掃蕩行動;期間焚毀村莊、屠殺平民、強姦婦女,但昂山素季領導的文人政府為不破壞和軍方關係,只能為「官方立場」辯護。當文人政府宣誓將改善同少數民族關係時,軍方也總會在不通報政府的情況下,對邊境武裝發起軍事行動,破壞談判。
除了擁有「槍桿子」和「錢袋子」,緬甸軍方還從「法制」上保證其特權不被侵犯。根據《緬甸憲法》,修改有關軍隊特權條款,需要國會75%議員贊成。由於國防軍有權提名25%當然議員,這一門檻幾乎沒有通過的可能。去年3月,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曾在國會提請修憲動議,將軍隊議席分20年遞減至0,但動議毫無懸念被否決,也為今日的「政變」買下禍根。
軍方仍牢握主動權
如果只比較「誰的拳頭比較大」,緬甸軍方毫無疑問佔據上風:軍車上路、軟禁昂山素季、控制電台、任命新政府官員⋯⋯不愧經驗豐富,全程行雲流水,毫無破綻。然而,軍方今次行動也同樣缺乏合法性和民意支持。
在世界各國,軍事政變總離不開三大基礎之一:各派別政治矛盾激化、文人政府執政無能,或軍方同文人政府在對外政策上產生巨大分歧。泰國軍政府2014年發起軍事政變時,國內「紅」、「黃」勢力接連不斷街頭抗爭已持續數年;韓國樸正熙於60年代發起政變時,韓國經濟發展還遠落後於北韓。此時,一個「超越黨派,一心為民」的軍政府常可獲得民眾支持和執政合法性。
但2016年以來,緬甸經濟成長率大多維持在5%以上,屬區域內較好成績;西方陸續解除制裁後,也有大量投資湧入催谷經濟。加之去年11月的大選也證明緬甸國民大多支持全國民主聯盟繼續執政,軍方所謂「選舉舞弊」的政變理由便顯得十分無力。正因如此,過去幾日以仰光和曼德勒為中心,全國爆發接連不斷示威活動,至今未有斷絕。
只不過,面對掌握國家機器的軍方,示威者很難在毫無外力支援的情況下實現「大衛戰勝哥利亞」的神話。至今為止,包括美、英在內的西方國家,因害怕干預會令緬甸新政府徹底倒向北京,大多只發出口頭譴責,或要求「軍方保持克制」。至於區域內的日本,儘管官方立場支持昂山素季,但歷史上一直同緬甸軍方關係密切,「兩頭下注」。至於最大鄰國印度,則在「東進政策」指引下,積極拉攏緬甸制衡北京,更不會在此時親舉妄動。
換而言之,緬甸軍政府成功將自己同「大國博弈」脫鉤,向所有「列強」展示開放合作態度,從而成功避免「內政問題外交化」。只要接下來數日不發生大規模流血事件,軍方料可平息抗議,繼續掌握主動權。只不過,當脆弱共識被軍方徹底打破,緬甸或許將長期陷入「抗爭-打壓」的惡性循環之中。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