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半年營收736億港元 屈臣氏成李嘉誠ATM
眾所周知,香港富豪李嘉誠擁有產業和業務廣泛,他所掌控的長和(1)、長實(1113)以及和電(215)在香港廣為人知,但在眾多的業務分類中,長和旗下的屈臣氏才是公司零售業務核心的主力軍。屈臣氏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保健和美容產品零售商之一,亦是大眾購買日常護膚保健產品的首選,2020年上半年收入逾736億港元,成為李嘉誠手中的ATM。
屈臣氏的成立及早期發展
屈臣氏在香港和中國內陸地區的歷史久遠,可回溯到西方國家入侵中國的鴉片戰爭時期。在1828年,一名英國人AS Watson到廣州開設一家名為「廣東大藥房」的西藥店,音譯屈臣氏。隨後在1841年,英國殖民統治香港,廣東大藥房因此進軍香港開店,因Watson在粵語發音為屈臣,因此門店就被大家叫做「屈臣氏」。到19世紀末,屈臣氏拓展海外業務至菲律賓及中國大陸,經營35家店舖,生產成藥、化妝品及香水約300種。
Photo from aswatson
屈臣氏在1941年迎來100週年開業,但卻在同年日軍佔領香港時被接管。一直到了1963年,屈臣氏公司被和記企業(和記黃埔、長和前身)收購,後來再於1972年收購了百佳超市。後來,李嘉誠看好屈臣氏的發展前景,因此從匯豐手中買下和記黃埔,屈臣氏自此由李嘉誠的長和集團持有。
在李嘉誠的打理下,屈臣氏才是真正的走向發展黃金階段,而重新進駐中國內地市場成了屈臣氏成功的關鍵戰略。在1989年,屈臣氏在北京的第一家分店正式開張,如今已發展至3000多家門店,成為中國零售業的標竿品牌。
大規模海外併購增加屈臣氏影響力
2000年起,屈臣氏為實現全球化,開始在海外廣泛佈局,收購大型零售連鎖企業,包括英國保健美容連鎖店Savers、荷蘭Kruidvat集團,以及多個歐洲保健美容零售商Superdrug、Rossmann、Trekpleister、Drogas等等。大規模的併購令屈臣氏的影響力大增,擴大其銷售網絡,為集團帶來強勁的競爭優勢,當時屈臣氏的歐洲市場也貢獻了近一半的營業額。
Photo from aswatson
屈臣氏龐大的規模令其更容易獲得小眾但高品質的品牌的獨家代理權,因為這些品牌會認為,通過屈臣氏建立客戶群是非常有效方便的選擇。如此一來,屈臣氏獲得這些獨家代理權便可與顧客建立長久的聯繫,而持久的客源為屈臣氏取得更多的代理籌碼,降低了屈臣氏進入國際市場的門檻。
強勁的現金流
雖然長和的零售業務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佔集團2020年上半年總收入的39%,但其利潤貢獻和投資回報卻不是最大的。不過,屈臣氏之所以是李嘉誠的ATM,主要是因為其強勁的現金製造能力。
Photo from Licensing
李嘉誠曾表示,公司有Profit,但沒有Cashflow時,業務大多數會撞板。作為零售業務,屈臣氏普遍以現金交易,基於屈臣氏有大量的銷量和收入,因此給集團帶來大量的現金流,成為集團增長的資金。對李嘉誠而言,屈臣氏不僅是源源不斷的優質資產,亦是生產現金的重要資源。
在2020年,屈臣氏在全球的零售店突破15000家,上半年的全球銷售額達到831.61億港元,較2018年同期下跌1%。如今,屈臣氏依然在擴展業務,進軍到中東阿聯酋。同時,網絡和實體店的數量突破16000家,在全球擁有超過1億的會員,成為品牌重要的里程碑。2021年將會是屈臣氏成立180周年,儘管近幾年屈臣氏的業績出現下滑趨勢,但其仍然是長和不可缺失的產業。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