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選舉】特朗普民意落後下玩命式競選,隱形支持者能否成關鍵?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染上新冠肺炎後,接受治療後旋即重返工作和繼續競選,但無法阻止民調支持度在臨近選舉時再次被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拉開。白宮職員、參議員以至軍方高層先後有確診案例,令特朗普處理疫情不力這點備受外界質疑。首輪辯論中,特朗普插嘴的行徑不斷被傳媒放大來報道,民調普遍反映民眾厭惡當日的場面,即使特朗普染病後「凱旋」返回白宮,表面來看特朗普的形勢極為極為不利。再者,特朗普一度叫停共和黨議員停止與民主黨議員為經濟紓困措施方案談判,亦威脅如果第二場選舉辯論如果改為網上形式便不參與,按道理兩者都是對選情不利。他彷彿如民主黨籍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所指,(因治療)吃了類固醇而影響了判斷力,但換個角度看,特朗普行事作風向來就是不按章法,加上2016年的經驗,假如現階段要論斷他已經連任無望,則似乎過份武斷。
搖擺州份支持度拜登領先
根據RealClearPolitics有關總統選舉搖擺州份的資料,拜登在佛羅里達州、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內華達州的民調支持度均有明顯優勢,俄亥俄州和佐治亞州則有些微優勢。按此數據,拜登理應可輕鬆勝出選舉,但經過2016年希拉莉(Hillary Clinton)爆冷落敗後,支持民主黨為主的美國主流傳媒不敢再百分之百肯定拜登的勝算。固然很多美國民眾不滿特朗普抗疫不力,導致經濟衰退,同時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也引發全美多個城鎮暴力示威,惹來「和理非」和捍衛白人權益的民眾反彈,因此加起來難以量化選票走向,更惶論找出有多少人是隱形特朗普支持者——即拒絕在民調中表態或自稱民主黨支持者的選民,以免自己的政治取向被人用有色眼光看待。
特朗普向來言論反覆不定,即使直至這一刻拒絕以視像形式舉行的第二場選舉辯論,也沒有人能百分之百肯定他會改變主意。由於第二場辯論按傳統會較多討論外交和國際事務,特朗普會否出席以展示其外交政績,特別是憑藉美國民眾對中國觀感轉差,公開批評拜登過往對中國友善,特別是會否再加數拜登兒子與中國的利益關係,將是很多傳媒的焦點。
大法官提名表決更為關鍵
共和黨籍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和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均表明將如常於美國時間10月12日正式展開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資格提名聆訊。由於今屆選舉結果有機會引致司法爭議,加上特朗普一度病重,極可能須由聯邦最高法院終極處理憲政危機,巴雷特在選舉前補上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留下的空缺,對於特朗普以至參議院補選選情現危機的共和黨而言,均顯得重要。53名共和黨議員中,早前已有2名共和黨參議員和應民主黨,支持留待新一屆政府上任後才展開提名聆訊,因此3名確診的共和黨參議員堅持以包括遙距方式投票,確保巴雷特在選舉前順利當上大法官。即使如此,3人能否順利投票仍是未知之數, 而如果最終無法投票,聯邦最高法院的終審案件判決紀錄是接納與不接納上訴是4對4,案件將維持下級法院原判。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