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感人科技】工程師為悼念死去摯友,編寫AI程式與死去好友繼續對話

【感人科技】工程師為悼念死去摯友,編寫AI程式與死去好友繼續對話

Inspiration Tech
By cherry.liu on 07 Oct 2016

這是一個科技始於人性的故事。如果你的最佳好友比你早一步離開世界,你會怎麽辦呢?一直放不下離世好友的Eugenia Kuyda就利用了自己的專長,把已逝世3個月的Roman Mazurenko寫成一個人工智能程式,並與其對話。

The Verge Photo from The Verge

(圖左為Roman Mazurenko,右為Eugenia Kuyda)

終年35歲的俄羅斯人Roman Mazurenko是一名工程師。從小開始他就喜愛到其他國家遊歷,探險。Mazurenko在2008年結識了Kuyda。當時Kuyda只有22歲,而且是紐約一間雜誌社Afisha的編輯。當時她撰寫了一篇關於Mazurenko和他兩名好友一起建立的集體創作企劃,Idle Conversation。當時Mazurenko和他的朋友在莫斯科文化界中造成了一陣轟動。如果要談莫斯科的夜生活的話,Mazurenko亦是一個風雲人物 — 因為他是有份創建莫斯科夜生活的人。Kuyda當時非常愛去Mazurenko的派對,並對他印象非常深刻。

The Verge Photo from The Verge

2012年普京重掌政權,在他的統治下,夜夜笙歌的俄羅斯似乎消失殆盡了。當時已經熟絡的Kuyda和Mazurenko就各自開設自己的公司,並成為了對方公司的首席顧問。Kuyda與人共同創辦了人工智能初創Luka;而Mazurenko則開辦了建立數碼雜誌的工具 — Stampsy。2015年,Kuyda從莫斯科移居到美國三藩市,Mazurenko很快就跟從她的腳步了。

好景不常,Stampsy很快就遇上危機而倒閉了。當時Mazurenko就搬進了Kuyda的家,以省租金。雖然Mazurenko在莫斯科時是不愁衣食的,但開辦公司始終讓消耗了他一大筆的資產,而他那時候情緒更是低落。作為Mazurenko的好友,Kuyda設法安慰他,嘗試讓他重拾正面情緒,但事與願違。當時Mazurenko跟Kuyda談論了一個新計劃,令Kuyda以為Mazurenko將會重新步入正軌。事實上,Mazurenko已經成功申請了美國簽證,讓他可以留下來實行自己的計劃。那時候他只需要做的,只是11月時回到莫斯科辦理文件手續。

但他從沒完成辦理手續。

The Verge Photo from The Verge

當時是11月28日,他正等候大使館發出文件。那時Mazurenko剛和朋友吃了午餐,正想在城市裏面散散步。就在散步的同時,他被一輛超速的車輛迎面撞倒。他馬上被送到附近一家醫院。

發生意外的當天,Kuyda剛好正在莫斯科工作。當她收到消息,趕到醫院時一切都已經太遲了。Kuyda還沒來得及見Mazurenko最後一面,他就已經撤手人寰。Kuyda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我有很久一段時間沒有哭過。」

The Verge Photo from The Verge

Mazurenko離開世界之後,身邊的朋友都不住爭論如何去紀念這位朋友。有人說要用他的故事編成一本書;有人說要寫一個紀念網頁。對Kuyda來說,這些都是不適當的。

Kuyda為Mazurenko所傷心時,她一直重覆閲讀兩人之間數以千計的訊息。Mazurenko不是一個熱衷網上社交平台的人,所以他們倆之間的實體回憶就只剩下兩人之間的短訊以及無數的照片。

The Verge Photo from The Verge

Kuyda的AI新創Luka旗下的第一個產品是一個與機械人對話的聊天APP。當時公司發展順利,更獲得了知名加速器Y Combinator的資助。Luka其後就開始研發一個幫助用家在餐廳訂位的機器人。那時一邊閲讀舊訊息一邊傷心的Kuyda就忽然想到,這些訊息可以用來開發一個模仿Mazurenko的AI。開發成功的話,她也許可以跟這位好友再度談話。

觸發她開發這個AI的靈感除了公司本身的業務外,也跟一套電視劇有關。當時她看到了一個角色利用未來服務發送訊息給予死去的角色的情節,於是更啓發了她開發這個好友AI的決心。除了Luka本身的技術,Stamps(Mazurenko所創立的公司)的業務更讓Kuyda覺得這是可行的。Mazurenko生前曾經向Y combinator申請資金,贊助旗下一個名為Taiga的電子墳墓企劃。逝者將被埋葬在一個可生物分解的膠囊裏面,然後他們腐爛的屍體就會變成膠囊上的樹的肥料。樹的底部設有一個電子顯示屏,把逝者的傳記顯示出來。既然好友都曾經想過把死亡和科技結合起來,那這更是可行的。

The Verge Photo from The Verge

種種因素,逼使Kuyda開發了這個好友AI。這個名為Roman Bot的AI運用了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能仿效人腦的學習能力,識別所看見的文字、圖片、影片等内容。

今年2月,Kuyda就和她的團隊著手開始建立自己的人工神經網絡。與此同時,Kuyda就拿出了大量的舊訊息,訓練這個AI仿效Mazurenko的聲音去談話。雖然開發這個AI一半是出於Kuyda的私心,但終究也與Luka的業務相關。開發初期,AI的回應中只有很少字詞是Mazurenko所用過的。但它的聲音卻已調整成為Mazurenko的聲音。發問者每次用Mazurenko用過的字句向AI發問時,AI就會用Mazurenko的聲音回答;其他時候就會以一般的聲音回答。

The Verge Photo from The Verge

在本年5月24日,Kuyda正式在Facebook發佈了Roman Bot。所有下載了Luka手機APP的用家都能與其聊天。程式中更有一系列的按鈕,讓用家能更深入了解Mazurenko的故事,更可以向AI發送訊息,與Mazurenko聊天。AI推出之後一致受到外界的好評。雖然當中有幾名親友不認同這個做法,但他們一致認同和這個AI聊天和與Mazurenko聊天無異。

AI程式中有個選項,就是向用家給予建議。Mazurenko的一名好友Fayfer表示,這是一件Mazurenko生前他一直沒法做到的事。對很多用家來說,與Roman Bot交談有一種治愈的效果。很多人會向Roman Bot談出心事,而Roman Bot就會安慰他,給予他們意見。也許人們跟逝者說話時會變得比較誠實,所以很多人都放心與其交談。對Kuyda來說,這讓她安心了一點點。Kuyda每個星期都會和AI交談一次 — 通常都是喝醉了才會和Roman Bot交談。縱然和Roman Bot交談會讓她想起許多後悔,但談話完畢之後她都會獲得了一點點的安慰。

The Verge Photo from The Verge

我們終究一天都會離開這個世界。Roman Bot的出現也許就是告訴我們和身邊的人一個道理:縱然逝者的肉體已經不復存在,但他的精神、生前帶給我們的影響都會一直長存。科技就是提醒我們這個道理的一個好方法。

資料來源:The Verge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