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推「銀髮就業」為長者尋價值,銀杏館:佢哋當客人係自己粒孫!
「有一次,有位員工跟客人說:『你有些咳就別點這道菜了,不如點道菜吧!』他們的服務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奇怪,他們是從父母的角度,或是爺爺嫲嫲的角度,關心這一位客人,若你不覺得他們煩,便會感到很窩心。」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由幾位社工在2003年成立、推動長者就業的社企「銀杏館」,現時有約200位員工,逾八成員工均是60歲以上的長者,「銀杏館」至今已為逾二千位長者提供就業機會。
作為創始社工之一的麥姑娘,是這間社企的行政總裁,她憶述,「銀杏館」其實是由一個熱線電話開始。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當時我們正在一家社區中心服務長者,我們成立了長者抑鬱症熱線,發現很多長者覺得退休後無所事事、生活苦悶,部份長者甚至因此而患上抑鬱。」於是,他們在中心撥出一個地方,讓長者參與一個試驗計劃,成立了一間茶舖,讓他們製作茶葉蛋、糕點、涼茶出售,而這家茶舖正正就是「銀杏館」的前身。
Photo from 銀杏館
從這項試驗計劃當中,麥姑娘和幾位社工看到長者更多的可能性,更讓他們開始思考「長者就業」在香港是否可行。
「我們經常覺得,若想幫助一班長者,很多時只從經濟層面,可能是轉介他們去申請社會津助,或是以其他形式,給他們一些金錢,某程度上是解決了他們的經濟需要,但實質上解決不了長者晚年生活上的方向,他們可能覺得生活很枯燥。」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他們自力更生去賺取收入,跟我們給予他們金錢,是不一樣的;過程中給予他們工作機會,其實是一種尊重,給予他們尊嚴。」
71歲的蔡伯根,在「銀杏館」工作近四年,他表示退休後的生活非常沉悶,每天的活動就是到公園「Hea下」等時日過。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上網見到銀杏館招聘退休人士,便第一時間到火炭辦公室那邊應徵,他們立即答應,叫我隨時開工,這句說話實在很岩聽,隨時開工,代表不用等電話,一等電話就知道甚麼事。」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最難忘是與一些客人熟了,他們來用餐時,會說『蔡叔叔,我們回來吃飯了』,就像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飯般。」
經營這家社企的十六年間,麥姑娘見證著很多長者的「成長」故事。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我們有一位長者同事,他來應徵工作時大約68歲,他初初來時很不習慣,因為以前是做管理層,卻要來捧餐,學習做一位侍應,誰知這位長者做得很好,很受人歡迎;豈料到了70多歲時生病了,是癌症,見到他的身體很虛弱; 在休息了一年後,他說很掛念這裡,想回來工作;他很堅毅,由每天工作兩小時、三小時,慢慢重拾工作,眼見他由身體很虛弱,慢慢回復得很強壯,現在康復情況很好。」
「我從他身上看到毅力、堅毅,這正正就是長者就業當中,不是用三言兩語形容到給大家聽,就是生命力。」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目前「銀杏館」旗下有六間餐廳,以及一個有機農場,為長者提供多元化的職位。
不過她強調,要在本地推動「長者就業」,單靠一間社企的力量絕不足夠。
「近五、六年,長者就業多了人認識,匯豐銀行也會聘請長者,大企業機構也會開始聘請長者做顧客服務員,這些迴響就是一種影響力;我經常有一位夢想,若每一個機構或單位,都有百分之一是長者員工便好了。」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