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專欄】年後清點紅包,發現金額變多了...
女兒清點她過年收到的壓歲錢,把從外公外婆處收到的人民幣跟我換成港幣。我按現時匯率跟她記帳。
女兒:咦,好像今年換多了?!
我:你居然還記得?
女兒:外公外婆每年都給2000元人民幣,這些年沒變過。我的銀行本上,前年這一筆記的是2400元港幣,去年記了2300元,今年居然有2500元。
我:這是因為去年人民幣貶值,今年又漲回來了。
女兒:為什麼人民幣一會兒跌,一會兒漲呢?
圖/Pixabay
1. 人民幣也是商品,受供需影響
我:人民幣雖然是貨幣,也是商品,遵循和商品一樣的規律。
女兒:也是因為供需價格曲線?可是大家都在用人民幣,誰在買賣呢?
我:這跟貨幣所在國的經濟狀況有關。因為資本是全球流動的。如果一個地方的經濟狀況好,交易活躍,做生意容易賺錢。外國資本就會湧入該地區去賺錢做生意。本地區的資金也留在當地繼續投資。貨幣的需求就增加,就會升值。
女兒:原來如此。相反,如果這個地方經濟不好了,投資容易失敗,很難賺到錢。外國資本就不來了。沒什麼需求,就貶值,對嗎?
我:不僅如此,原本在這個地區投資的外國資金和本國資金,都有可能撤走。因此,不僅僅是少了需求,因為大家拋售貨幣,市場上貨幣的供應大量增加,就會引起貨幣迅速貶值。
女兒:那中國去年的經濟不好嗎?
我:經濟的好壞是貨幣變動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有一些地區政局不穩甚至遭遇戰爭,大家就會離開這個地方,轉而買其他地方的貨幣避險。1940年代初,希臘被德國佔領,物價每28個小時上升一倍。匈牙利戰後也曾每15小時增加一倍。據說當時大家吃面的速度都非常快,因為一碗面的價格可能在幾分鐘內發生改變。
女兒:原來吃面比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我:哈哈。這些都是需求端的變化。供應端的變化也會帶來貨幣的貶值。
圖/Pixabay
2. 史上最惡性的通貨膨脹
我: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是戰敗國。德國在戰爭中喪失了10%的人口和將近1/7的土地,同時,還要支付330億美金的戰爭賠款,相當於1921年德國GDP的1/4。德國拿不出這筆錢,法國、波蘭和比利時就闖入了德國經濟命脈魯爾工業區。德國政府沒辦法,就大量增發紙幣應急。沒想到卻因此讓德國的經濟雪上加霜,造成了有史以來最惡性的通貨膨脹。
女兒:什麼叫通貨膨脹?
我:通貨膨脹,是由於在市面流通的貨幣數量增加,而使得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也即物價上漲,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
女兒:那怎樣又算是惡性的通貨膨脹呢?
我:當通脹失去控制急遽增加,我們就稱之為惡性。比如,在1920年代的德國,1919年,只需要花1馬克的東西,1923年,需要花7260億馬克才能買到。
女兒:7260億?!哇!那是多少個零啊!”
我:有一個笑話,一個老人要買雞蛋,卻數不清價格標籤上的零。賣雞蛋的店家說,不用數了,你數數有幾個雞蛋就行。
女兒:哈?!
我:還有個笑話,有家德國工廠要發工資了。只見火車拉來了一車鈔票。火車還沒停穩,就開始向焦急等待在鐵路旁的工人們,大捆大捆地扔錢。在街頭,孩子們都把一捆捆的鈔票當玩具玩,也有人家買不起壁紙,就用錢糊在牆上當壁紙。
女兒:哇塞!現在的土豪們,更那時候比,簡直弱爆了。
1920年代初的德國,孩童們在街頭堆馬克紙幣玩。圖/來自網路
我:可別這麼說。現在的土豪是真土豪。當年的德國人卻是在絕望中生存。那時候工廠的工資都要按天發。要是像現在這樣,一月發一次,月初本來能買一塊麵包的,月末連麵包渣都買不到。據說,當時人們在等待發工資時,都要活動一下腿腳,準備好起跑姿勢,等錢一拿到手,立刻沖向雜貨店,購買必需品。稍微慢幾步,就要付出更貴的價格。
女兒:哦!太可憐了。後來怎麼樣了?
我:無數的德國百姓變成赤貧,整個國家都沒有了希望。有遠見的人,一早就將手上的馬克換成美元或英鎊。手持幾美元的人都能在德國過得如百萬富翁一般。因此,外國人蜂擁而至,以便宜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價格,瘋搶德國的珠寶、藝術品和房地產。社會財富遭到洗牌,貧富差距巨大而懸殊。
女兒難過得歎氣。
我:後來,我們把這場惡性通貨膨脹比喻為超級“財富絞肉機”,而搖動這台絞肉機手柄的就是當時德國的猶太銀行家。因此,德國人異常憎恨猶太人,為很快到來的極端主義納粹黨上臺奠定了群眾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源頭就深埋在此。
女兒:後來怎麼停止的?打仗嗎?
我:後來又因為經濟學家,制定出了用“地產抵押馬克”的新財政政策,發行新的貨幣。新貨幣用價值32億“地產抵押馬克”的土地與工業產品作為抵押,這場通貨膨脹才得以緩解和控制。
女兒:為什麼有抵押了,貨幣就不會拼命貶值了?
我:因為有抵押品了,貨幣和抵押品數量對應。抵押品的數量有限,所以貨幣也有限,不會像之前紙幣一樣不限數量的增發。供應數量有限,價格就比較穩定。
女兒:哦!也是供需價格曲線。我感覺供需價格曲線能解釋經濟生活中的所有事兒。
我:的確,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其實,中國歷史上也有一段類似的時光。
女兒:哦?!什麼時候?
我:在1945年後,國民黨統治中國大陸的那段時間。你看這張就是當時面值最大的紙幣,標價60億元,只能買到88粒米。
民國時期面值最大的紙幣。60億元。圖/來自513800.com
女兒長大了嘴巴,久久沒有合下。
我:總之,從需求端來講,經濟狀況的好壞,政局是否穩定,影響了貨幣價值的波動。從供應端來講,政府一定限度內的貨幣增發,能促進經濟,但大量增發,會引起惡性的通貨膨脹。
3. 人民幣為什麼會貶值?
女兒:那人民幣為什麼去年跌、今年又漲呢?
我:在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三十多年前,中國的底子很差,人們生活窮困,物資極其不豐富。一開放,經濟高速發展。每年的GDP騰騰騰往上漲。做什麼生意幾乎都能賺錢。外資掙破頭要進中國市場。因此,人民幣就持續升值。
女兒:為什麼一開放,經濟就能高速發展呢?
我:就像沒怎麼讀書的小朋友,成績特別差。剛開始,找個老師幫他補習,他的成績就會一下子提升很多。但等到成績上來了,要再變得更優秀,就比較難了。所以,等到發展了三十多年,中國的發展開始放慢,國內資產和工人工資便宜的優勢逐漸沒有了。賺錢變得不再那麼容易。因此,外資和國內的資金都開始去其他地區找更賺錢的機會。資金開始外流,人民幣就有了貶值的壓力。
女兒:那怎麼又漲回來了呢?
我:還記得上次我們說的人心嗎?(參見前文《【親子理財】金融危機是咋回事兒》)
女兒:追漲殺跌!價格漲的時候,大家都追進去買。價格跌得時候,大家都急著賣。
我:是的。人心慣會追漲殺跌,當人民幣與以往持續升值相反,開始反方向貶值的時候,大眾開始怕了,急著換其他貨幣,這樣進一步增加了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形成了惡性循環。
女兒:怎麼才能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呢?
我:一種方法是等它自由落體,讓市場“看不見的手”去調控。(參見前文《【親子理財】“廢紙圍城”下,我與女兒的經濟學討論》)。當人民幣便宜到一定程度,自然又有資金覺得便宜了有利可圖,回來購買人民幣資產。
女兒:不會像德國一樣,一路便宜到像紙片一樣嗎?
我:現在的中國和當年的德國是不同的。如今,中國經濟雖然放慢,但是還是很不錯的。因為人多地廣,國內市場非常龐大,使得經濟有很強的支撐。而當年的德國,因為戰爭人口少了很多,土地也被割讓,工業停滯,還要償還巨額賠款。因此,貨幣沒有了經濟支撐,成了空中樓閣。
女兒:那我們就等著人民幣自由落體?
我:自由落體的好處是遵從市場的規律,讓經濟自行調節,不需要人為干預。缺點是時間比較久,且容易失控。因為中國太大,各地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部分行業大量過剩,部分行業又剛剛興起。匯率的大幅波動,很容易給企業造成重創,引起連鎖反應,這樣情況就容易失控。
女兒:不明白。
我:哦...嗯...哦...這是又一個好大的話題。咱們下次有機會再聊。
女兒:好吧。所以,你覺得自由落體不合適?那還有什麼方法?
我:就如德國,情況轉變是由一個強大的力量——政府,強行改變貨幣,而阻止了世態進一步惡化。中國也是如此。國家開始在各個途徑限制資本外流,同時提供多種優惠,吸引資本留在國內繼續投資。因此,人民幣又開始升值。
圖/Pixabay
4. 貨幣貶值對不出國的老百姓有什麼關係?
身旁一邊打毛衣一邊豎起耳朵聽我們說話的外婆插嘴道:不管人民幣貶不貶值,只要不換成其他錢,在國內又沒啥影響。升值或貶值什麼的,只跟那些做外貿生意的人才有關,或者是出國旅遊的時候買東西有點影響,像我們這樣的小老百姓,升值貶值不都一樣?
我:那您可想錯了。影響大著呢。
外婆:哦?沒覺著啊。
我:當然,匯率變動最大也最直接的影響是那些做外貿生意的企業,在海外有直接投資的企業或個人,又或者有孩子在國外讀書,出去國外旅行的人。但是,匯率對我們的影響遠比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更多。
女兒:為什麼呢?
我:因為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資產,仍然是以外幣計價的,尤其是以美金計價。我們看到的重要資產的人民幣價格,都是根據匯率換算出來的。只要這樣一種狀況沒有改變。我們的生活,即使不出國,即時不直接購買海外資產,也會受到影響。
外婆:比如說?
我:比如我們雖然生產電腦,但晶片需要從國外購買。晶片則是以美元定價的。人民幣貶值了,晶片就更貴,我們生產的電腦成本就變高了,廠商就會把這部分成本轉移給消費者。再比如,我們需要進口糧食、石油,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有那些國外大品牌在國內賣的產品,定價也都是根據匯率折算出來的。因此,平常生活中,某樣商品漲價了,背後也許就是匯率的緣故。
(本文經由博客艾瑪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 photos: 艾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