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零食名牌三隻松鼠逼員工花名改姓「鼠」 是侮辱還是親切? 官方指非強制執行

零食名牌三隻松鼠逼員工花名改姓「鼠」 是侮辱還是親切? 官方指非強制執行

Business News
By Shiney Xu on 26 Nov 2025

近日,內地零食名牌「三隻松鼠」被指要求員工入職後要改姓「鼠」,即是花名改成「鼠某某」的格式,這究竟是親切還是侮辱,引發網上熱議,甚至惹來部分顧客不滿及誤會。品牌發言人其後回應稱,此舉為企業文化,強調以「鼠」命名能營造親切感及突出品牌特色,但否認強制執行,稱員工若不配合亦不會有不良後果。事件引發兩極反應,部分網友覺得有趣,亦有人直言難以接受「鼠」字命名。

 事件經過與公司回應

 這場爭議源於社交平台上的一則入職吐槽。有網民發帖稱,入職三隻松鼠後彷彿失去了本名,所有員工大部分使用「鼠」作為為姓,創作一個公司內部通用的花名。曝光的照片及圖片顯示,座位名牌的名都有「鼠」字,如「松鼠老爹」、「松鼠老母」,員工名字則包括「鼠小情」、「鼠一山」等。其中,「松鼠老爹」正是公司創始人章燎原。

除此以外,不少工作崗位也包含「鼠」字,卻引發客人不滿。早在11月中旬,有消費者投訴收到變質板栗,申請退貨時驚見商家收件人名為「退貨鼠」。該名稱諧音「退貨死」,被質疑是在詛咒顧客,引發軒然大波。

後來網友發現,三隻松鼠的客服均以「鼠xx」自稱,並會稱消費者為「主人」。對此三隻松鼠回應,此為企業文化,內部還設有「發貨鼠」「客服鼠」等花名,強調「退貨鼠」並非辱罵,是為了讓員工與消費者的互動更顯親切可愛。

 面對「強改姓名」的質疑,三隻松鼠官方於11月24日回應媒體,承認公司確實存在以「鼠」字為前綴的起名文化,旨在突顯品牌特色,增加親切感。發言人強調:「這並非強制規定,沒有說不同意就會有什麼後果。」然而,在講究「合群」的職場生態中,這份「非強制」的自由度究竟有多大,仍令外界存疑。

 文化與身份認同的衝突

 取花名是很多公司尤其是大廠的企業文化。但為何阿里員工取武俠花名(如馬雲的「風清揚」)被視為一種江湖情懷,而三隻松鼠的「鼠」字輩卻讓人感到不適?核心在於符號的文化隱喻與去個人化(Depersonalization)的程度。

 首先,從符號學角度分析,「松鼠」雖代表可愛,但在傳統中華文化中「鼠」字常帶負面意象,如「鼠輩」、「過街老鼠」。要求員工以「鼠」自稱,潛意識中構成自我降格,與阿里借用金俠名號所賦予的「英雄感」形成鮮明對比——前者將人異化為動物(且是不潔動物),後者則將人神話為英雄。

 其次,此舉亦屬一種激進的身份剝離。現代管理心理學指出,剝奪姓名、賦予代號,往往是建立集體主義的手段,旨在抹除個體差異,將員工化為機器的螺絲釘。對重視個性與尊嚴的Z世代而言,這種強制推行的「萌系文化」實為一種溫柔的霸權。當「鼠某某」取代真實姓名,員工在職場中的獨立人格便被品牌IP所吞噬,工作與自我的界線亦隨之模糊。這也解釋了為何有網民直言:「取花名沒問題,但強行改姓鼠,在心理上難以接受。」

 企業文化、法理與未來

 有內地律師指出,若企業未強制要求使用花名,且未侵犯員工姓名權等權益,相關做法一般屬合法;但若強制執行,則可能損害員工人格尊嚴。

 三隻松鼠(300783.SZ)於2012年創立,總部設於安徽蕪湖,主打堅果及休閒零食業務,2019年上市後更被譽為「國民零食第一股」。惟近年業績明顯下滑,今年前三季營收雖錄77.59億元人民幣,按年增8.22%,但歸母淨利潤卻大跌52.91%,僅得1.61億元。

 當企業過度追求形式的「統一」,忽視員工感受與公眾觀感時,所謂的「親切感」便會扭曲為「怪誕感」。對三隻松鼠而言,或許現在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鼠某某」,而是重新重新審視如何讓文化真正服務於人,而非將人異化為品牌的附庸。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