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千萬富翁增至40萬人 每14人即有1位身家千萬 愛樓愛股不愛現金
香港零售旅遊不景,減薪裁員成風,富人卻愈來愈有錢!花旗最新公布「香港千萬富翁調查報告2025」顯示,截至今年中,香港大約有39.5萬位千萬富翁,較去年底增約1.2%,即平均每14位港人便有一人是千萬富豪,資產中位數達2050萬。調查又發現愈富有的人愈「不愛現金」,準億萬富豪持有的現金及存款只佔資產35%,他們最愛的仍然是磚頭、股票以及基金。
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千萬富翁的財富平均分布在流動資產(49%)和物業(51%),反映香港樓市雖曾連跌數年,但港人對磚頭仍然有情意結。此外,不少千萬富翁理財有方兼賺錢能力強,平均34歲便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元,他們主要使用股票及基金作為投資工具賺「第一桶金」。
花旗對於「千萬富翁」的定義是,減去負債後的淨資產總值達1000萬元或以上,並擁有100萬元的流動資產。調查指出,今年「千萬富翁」總資產淨值中位數較5年前為高,達2050萬元,當中物業佔總資產淨值的51%。
相比之下,2020年「千萬富翁」總資產淨值中位數僅為1550萬元,這顯示近年連千萬富豪也出現貧富懸殊,「留下來沒被淘汰」的千萬富翁,資產中位數較5年前大增逾3成。有分析認為,這相信是因為今年股票市場暢旺,令主力投資股票及基金的富翁資本回報率大增,身家遂隨之上漲。
調查亦揭發不同級數的富人,資產配置的分別。其中「百萬流動資產人士」的資產配置比例,多達55%為現金或存款,33%為股票,6%為基金;高一級的「千萬流動資產人士」的資產配置,51%為現金或存款,34%為股票,8%為基金;最厲害的「準億萬富翁」則只有35%為現金或存款,24%為股票,18%為基金,17%為債券。
這數據顯示,愈有錢、愈接近億萬富豪級數的港人,愈不愛持有容易貶值現金,故其資產中現金的比例相對較低,只有35%,其餘65%為其他投資工具。由於香港近年樓價不振,故他們財富近一兩年上升,相信主要是來自股票及基金的收益。

是次調查分兩階段進行,分別為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以及今年8月至10月,透過街訪及網上問卷形式,訪問2600名介乎21歲至79歲的本港居民。若按香港政府統計處人口數據推算,意味着上述年齡層之中,每14人便有1名是千萬富翁(總人數39.5萬人)。
此外,花旗今次亦特意把富翁分級,流動資產中位數5000萬元,總資產中位數8400萬元的屬於「準億萬富翁」,流動資產中位數1500萬元,總資產中位數2700萬元的則會屬於「千萬流動資產人士」。
相比之下,「準億萬富翁」持有物業價值中位數(扣除按揭後)為2100萬元,佔總資產值比例僅30%,當中持有海外物業的人數比例達35%,較「千萬流動資產人士」的12%高。這顯示「準億萬富翁」更傾向進行多類型、更國際化的投資,並疑透過海外物業分散風險。
花旗補充,隨着股市、本地樓市展望向好,料明年的香港的千萬富翁人數有機會進一步增加。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