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朗舖空置半年失百萬收入 業主終跪低減租4成 曾迫走米芝蓮食肆 拒減租有報應?
業主拒絕減租助食肆渡難關,終自食其果損失慘重!曾榮獲《米芝蓮指南》推介的「大圍小館」元朗分店雖頗受歡迎,惟市民北上成風,食肆無力承擔天價租金,業主又拒絕減租,今年5月黯然結業。但該巨舖其後空置半年仍租不出,業主料損失逾百萬元租金收入。據報道,業主至近日終接受現實,正考慮把月租下調4成至近20萬元,以求找到租客。有網民認為這是業主的報應,有人更促政府設立舖租升幅的管制,保障小店生存空間。
事件帶出不少香港商舖業主寧願租客「執笠」,也拒絕減租,被怒轟是香港物價昂貴以及零售飲食肆陷絕境的元凶。有地產代理認為,業主應接受現實,以旺角為例,部分旺舖月租近年累計已較高峰下跌近三分二至20多萬元的水平,與其丟空,不如減租創造雙贏。前特首梁振英今年7月也曾在社交媒體開腔,敦促業主減舖租「做旺個市」,因本港零售及餐飲業正面對艱難時期。
今次引起爭議的主角,便是曾獲《米芝蓮指南》推介、備受食客好評的「大圍小館」。總店設於大圍的它,以精緻好吃的懷舊手工粵菜及點心聞名,例如冰花蛋球(沙翁)、荷花酥、以及招牌叉燒「第一叉」,大圍總店即曾連續多年榮獲《米芝蓮指南》推介。至2022年底,「大圍小館」決定在元朗壽富街開分店。
不過疑「人怕出名豬怕肥」,「大圍小館」在元朗的逾3800平方呎巨舖,業主據報收取月租超過20萬元(有傳逾30萬元),故雖然生意很好,但也是經營不易。但最慘是自通關之後,大量市民北上消費,令元朗分店特別晚市生意額大跌,無力支付貴租。故在今年租約期滿前「大圍小館」一方曾與業主一方商討,希望能酌情減租,助分店渡過難關,惟被拒絕。結果元朗分店在今年5月黯然結業,巨額裝修費化為烏有,亦令不少食客感到惋惜。
不過疑貪心拒減租的業主,最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事隔半年,上址仍然是吉舖,未能租出,保守估計業主損失了逾百萬元收入。近日在Threads及Instgram瘋傳的一則地產代理廣告更透露了,業主有機會減租4成,令帖文一時之間成為網上熱話。

根據疑似是地產代理撰寫的招租帖上,上述元朗壽富街的前「大圍小館(元朗)」舖位面積約3,857平方呎,月租叫價原本為34.7萬元,但帖文指租客可大幅議價,「可試20萬元(月租)」,意味業主有機會接受接近4成的租金減幅,帖文又強調「免頂手(費)」。
網民普遍認為,這意味業主終於接受現實願意大幅減租,但「早知今日,何不當初」。意見普遍認為,酌量減租其實可令業主及租客雙贏,但業主疑太貪心,結果釀成雙輸局面。
有記者曾向「大圍小館」總店找負責人查詢,若業主真的大幅減租,會否考慮在元朗舊址重新開店,但對方堅決回應指,「暫時不會考慮了」。有網民亦認為,元朗舊址「租唔過」,因為就算這一刻真的減租,不排除一年死約期滿後,業主見食肆生意好,又會再次大幅加租。而網民大多認同香港應仿效外國,對商舖租金的升幅作監管,以保障中小型商戶及食肆。
大圍小館元朗分店的遭遇,其實只是冰山一角,由疫後通關至今,香港店舖結業潮不斷,除了是因港人紛紛北上消費,導致本港餐飲及零售業等生意大減,更有不少人認為業主不肯共渡時艱,堅持不減租才是「死因」。
事實上今年已有多個本地老品牌結業消失,包括海皇粥店、大班麵包西餅、鴻星海鮮酒家等,死因大都是不敵貴租,唯有黯然離場。連前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都曾公開呼籲商舖業主「隨行就市」減租,創造雙贏。據今年暑假的報道,現時本港多個核心區的商舖舖租都出現減租,平均減幅僅約6%。不過曾經最貴租的旺角亞皆老街一帶,部分舖位月租租金已由數年前的70多萬元,跌至現時的20多萬元,跌幅近三分二,可見市道之淡。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