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理性處理悲傷就不再悲傷了?職場強人心脈受損點醫? 先要放下堅強

理性處理悲傷就不再悲傷了?職場強人心脈受損點醫? 先要放下堅強

Business Bloggers
By 吳雅詩 on 05 Nov 2025
香港醫療企業資深管理者,累積多年醫療產業策略規劃與人才培育經驗,持續關注醫療經濟與就業發展動向,為專業媒體特邀撰稿人。

近來,「心脈受損」一詞在網絡上頻頻出現,網友用以形容經歷重大悲痛或打擊後,陷入精神萎靡不振、內心傷痕難癒但又努力展現著無病無痛正常生活的狀態。這讓我聯想起我曾遇過一些經驗豐富、優秀可靠的職場強人,他們以卓越的工作能力、執行力與人際關係成為團隊的支柱,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運籌帷幄。然而,有些人在遭遇離婚、重病或親人離世等重大打擊後,持續出現不自知的轉變。憑藉多年歷練形成的「身體記憶」,他們能以本能應付工作,連身邊同事都難以察覺問題。但這種心理問題若不及時解決,會逐漸侵蝕情緒、生活及人際關係。

本能掩蓋下的轉變及隱患

這些職場強人經歷挫折後的轉變往往漸進而不易察覺,因為長期積累的專業技能已內化為本能,如同騎自行車一樣,不需刻意思考,身體亦能自然運作。如果加上他們自己本來智商就較高,800個心眼的人沒了一半那也還有400個心眼,他們幾乎能憑直覺和習慣處理事務,不需投入太多腦力,讓日常工作變成「自動駕駛」模式,給人「一切如常」的假象,外人難以發現問題,但內心困擾已悄然影響他們的行為與決策:

抗拒新事物:因內心疲憊而變得不願接收新事物或新資訊,迴避需要集中精神的新挑戰。然而,只依賴本能和過去經驗,會限制個人成長,以及無法應對職場新變數。

情緒變得敏感多疑:誤解或難以接受他人意見,容易與同事起衝突。看到同事私下交流,會懷疑「是否在議論我」;下屬提出不同意見,會覺得「是否在挑戰我的權威」,導致團隊氛圍緊張,損害人際關係。

睡眠不佳與出錯增多:內心困擾可能導致夜不能寐,白天精神不濟。雖然本能工作讓他們勉強應付例行任務,但在需要創新或精細思考的環節,容易判斷失準。

職場強人易陷困境

職場強人特別容易陷入這種狀態,我覺得這源於他們對自身角色與情緒的認知誤區。第一,「理性至上」的信念根深蒂固,他們視悲傷為「不理性」的表現,認為情緒會干擾決策,必須壓抑。這種方式看讓情緒積壓,轉化為易怒或決策失誤。第二,作為高層或主管,他們習慣以領導者的堅韌形象示人,不易展現脆弱。職場文化對「專業形象」的強調,以及他們對領導角色的內化認知,令他們害怕流露情緒會影響權威及團隊信心。因此,時刻保持堅強,忽略情緒的自然釋放,耗損心理能量。

療癒與突破:拒絕麻木應對

及早發現情緒問題並主動求助是關鍵,不應麻木面對,可以反思有否出現這些徵兆:情緒敏感多疑、與同事衝突頻生、睡眠不佳或出錯增多。思考會否與過去遇上的重大挫折有關,與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分享,外部視角能幫助識別盲點。面對情緒壓抑,關鍵是主動療癒而非繼續掩蓋。

允許脆弱:放下「必須堅強」的執念,通過寫日記、哭泣或與親友傾訴釋放情緒。坦誠自己很難過,需要一些時間調整。學會接納自己真實的感受,明白允許自己不堅強並非軟弱。

工作緩衝:與公司溝通,暫時減輕核心工作壓力,留出空間梳理情緒,恢復心理能量。

專業支持:若症狀持續,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如心理輔導或精神科醫生;也可參加情緒支持小組,與相似經歷的人交流,幫助自己更快走出悲傷。
當你意識到你已經是在麻木地運用本能工作,不自覺地逃避思考,或者是時候關心一下你自己了。

吳雅詩

香港專科日間醫療中心總經理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