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智思專欄】全運會下月舉行 香港曾奪47獎牌 600香港運動員再奮戰 港人齊打氣
剛過了廿四節氣的霜降,下星期進入立冬,可以預期天氣會慢慢轉涼,秋高氣爽正是運動好時候,也正好讓我們迎接全國運動會的來臨。
四年一度的全運會,是國內水準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盛事,匯聚全國頂尖運動員同場較量。而第15屆全國運動會將在11月9日至21日舉行,這一次香港不單是參賽者,更是其中一位東道主,首次與廣東及澳門一起舉辦這項全國盛事。
比賽設競賽及群眾賽事活動,分別有34及23個項目,前者在34個大項下有419個小項。廣東會承辦366個小項,香港承辦39個小項,澳門承辦14個小項。香港賽區將承辦籃球(男子22歲以下組)、場地自行車、擊劍、高爾夫球、手球(男子)、七人制橄欖球、鐵人三項及沙灘排球等八個競賽項目,連同保齡球群眾賽事,可說是精彩連場,不容錯過。

香港特區於1997年首次派團參加全運會,在過去參與的七屆全運會中,獲得47面獎牌(包括11金、13銀和23銅)。港隊在上屆於陝西省舉行的第14屆全運會勇奪兩金、五銅的佳績。港隊歷屆獲得最多獎牌和金牌的項目為自行車,獲23面獎牌,當中10面為金牌;黃金寶在1997年為港隊奪得首面獎牌(自行車男子公路賽金牌),而他亦是歷屆獲得最多金牌的香港運動員(共三面)。歷屆獲得最多獎牌的香港運動員有兩位 - 黃金寶和李慧詩,都獲得五面獎牌。
香港這次也派出歷來最龐大代表團參加,包括超過600名運動員及約270名隨隊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出戰28個競賽項目,連同23個群眾項目的參賽及工作人員,總人數超過1,800人。活動吉祥物「喜洋洋」及「樂融融」是以海上國寶中華白海豚為靈感設計。而參與運動會的義工被暱稱為「小海豚」,香港的16,000位小海豚亦已整裝待發。
從廣州開幕式到深圳閉幕式,從香港的啟德體育園、紅館、香港單車館等賽場到澳門及內地各賽事場館,通過體育紐帶讓灣區脈絡越加緊密。這次的合作不僅提升了區域的體育水準,還帶動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互動,為大灣區的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進一步促進三地在體育設施、人才培養和文化交流上的深度交流。
緊接著全運會的是12月8日至15日舉行的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同樣是香港、廣東和澳門共同承辦,值得大家期待。
陳智思(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