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價4000美元後的終極警示 每一次極度樂觀 都是升浪尾聲的回聲
國際黃金價格短暫突破44000美元大關後,隨即出現了驚人的急劇回調。這次高達6%的震盪,絕非僅僅是技術性的修正,它更像是一次「周期性轉折」的強烈預警。
市場的定律始終如一:當資產價格的狂熱達到「全民皆兵」、非專業人士都在討論「辭工炒股」或「儲錢買金」時,這往往就是一個宏大升浪即將告別的訊號。 在我多年的投資部署中,從2018年1200美元時的呼籲,到2022年1600美元時的再三提醒,我的核心哲學始終是在低谷播種。現在,黃金從$1200飆升至4000,是時候保持極度的冷靜與警覺了。
一、當前升浪的底層邏輯:對法定貨幣的「不信任」
將當前的黃金升浪,與歷史上最經典的黃金狂熱期——1970年代進行對比,我們會發現驚人的相似之處。
1970年代,黃金價格錄得多次年漲幅超過30%的驚人紀錄,例如1979年漲幅超過128%。這場狂熱的底層邏輯,並非僅是簡單的通脹,而是全球對法定貨幣系統的集體不信任——當時美國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信用貨幣氾濫引發惡性通脹。黃金成為民眾對抗「政府與央行濫發鈔票」的最後信仰。

這與當前金價狂飆的深層原因如出一轍!
今天的黃金大漲,正是源於地緣政治風險、去美元化趨勢以及各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體現了市場對當前全球金融體系和主要法定貨幣信用的深刻疑慮。人們擔心:全球債務高築、無底線的量化寬鬆、以及地緣衝突可能引發的貨幣體系重組。
這正呼應了小龍的觀點:我們可能正處於*「七年之內全新金融模式」*的臨界點。當現有秩序面臨瓦解的風險,黃金作為非主權信用的「終極資產」,其價格自然水漲船高。然而,歷史的「回聲」也同時發出了最嚴重的警告。
當前金價突破$4000後的快速回調,並非無跡可尋。它與我在多年前分析樓市的邏輯是相通的——每一次「極度樂觀」都是大跌的開始。
正如我所提出的樓市*「18年周期理論」*,早在2021年全球樓市狂熱之際,我已撰文警示當時市場已進入「泡沫化尾聲」,預計將見頂回落。當時人們同樣對「永遠上漲」深信不疑,結果隨後的市場調整證明了周期力量的不可逆轉。我過去多次提及樓市18年周期理論,並在2021年明確指出香港樓市可能見頂。
結果我們看到,之後樓市果然出現顯著調整。
黃金與樓市、股市雖然屬於不同資產,但它們都遵循相同的人性與週期規律。
在每一個資產的長期上升週期中,最後階段都會伴隨:
• 群眾的盲目樂觀;
• 媒體的極度正面報導;
• 以及投資者對風險的遺忘。
當這三者同時出現時,投資者應該要保持冷靜、逐步減倉、鎖定利潤,而不是追高。
黃金在過去一年錄得超過30%的驚人漲幅,將其推入了歷史上極度過熱的區域。從1970年代的崩盤式回調,到2011年後的漫長熊市,歷史一再告誡我們:當狂歡達到頂點,最好的策略絕不是追高,而是保持冷靜,甚至逐步鎖定利潤。
黃金的長期結構性價值依然存在,但短期內,它已從一個低調的避險工具,變成一項充滿極端樂觀情緒和投機泡沫的高風險資產。對於那些盲目樂觀、急於入場的投資者而言,這次4000後的急跌,正是市場發出的最後警告:切勿成為這場牛市狂歡中,最後一個買單的犧牲品。 現在是時候為潛在的「黑天鵝」和周期性調整做好準備了。
小龍
江恩理論及時間周期專家,陸港台出了多本著作及受不同媒體轉載文章,多次提前預測大市轉勢時間。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