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浮宮遭快閃爆竊 4分鐘掠去9件拿破崙珠寶 后冠尋回時已遭損壞
法國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周日(10月19日)發生罕見爆竊案,損失9件價值連城的珠寶!法國文化部長達蒂(Rachida Dati)指,整個過程僅約4分鐘,形容竊匪專業且有組織,事件中無人受傷。當局正點算失竊文物清單。匪徒盜去9件拿破崙時期的「無價」珠寶,傳尋回2件珠寶,其中1件為歐仁妮皇后的王冠,但發現時已損壞。
羅浮宮搶劫案具體情況
這宗罕見劫案發生於周日(10月19日)上午9點30分左右,當時羅浮宮已向公眾開放不到半小時。法國文化部長達蒂(Rachida Dati)表示,4名蒙面竊匪潛入羅浮宮。有報道指其中两人身穿黄色背心,偽裝成博物馆工作人员。他們利用一輛安裝在卡車上的「電動升降台」,伸長了電動梯子,從博物館朝塞納河一側的維修區域,砸碎了二樓的窗戶,成功闖入珍藏法國皇室珠寶的「阿波羅長廊」(Galerie d’Apollon)。
劫匪在展廳內行動迅速而「平靜」,沒有針對任何個人使用暴力,他們衝向幾個展櫃,用專業切割工具切開收藏珠寶展覽的玻璃,搶走至少9件拿破崙時期的珍藏珠寶,隨後匪徒駕駛摩托車逃離現場,整個搶劫過程僅耗時4分鐘。檢方初步研判,本案屬有組織犯罪的可能性較高。
內政部長努涅斯(Laurent Nunez)表示,失竊品被認為是「無法估價之歷史遺產」。目前失竊品的確切清單仍在整理,但已確認鎮館之寶「攝政王」(Régent,重量超過140克拉)鑽石未失竊。《巴黎人報》報導,失竊物據信包括拿破崙三世妻子、皇后歐仁妮(Empress Eugénie)的王冠。 傳法國當局已在館外尋回2件珠寶,其中1件疑似是歐仁妮皇后的王冠,但尋回時已出現損壞。
安全漏洞與國際調查
文化部長達蒂坦承,「四十年來,這些大型博物館的安全保障工作幾乎無人問津」。羅浮宮館長兩年前就曾要求進行安全審計,指出必須適應新的犯罪形式——「如今,犯罪都是有組織的,都是專業人士。」 內政部長努涅斯亦推測,該集團很可能曾勘察場地,且過去可能犯有同類竊案,並表示已委託給專門警隊進行調查。
歷史上,羅浮宮曾有著駭人的失竊紀錄。最著名的莫過於1911年《蒙娜麗莎》在博物館被盜,這是歷史上最大膽的藝術品盜竊案之一,盜竊者是前員工,畫作兩年後才被尋回。法國拍賣行負責人警告,失竊珠寶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難以在公開市場出售,因此很可能屬於有組織犯罪集團為特定收藏家進行的投機活動,或試圖將其用於洗白犯罪所得,甚至與販毒活動有關聯。
博物館經營與公眾信心衝擊
羅浮宮作為法國文化軟實力的象徵和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旅遊景點之一,2024年接待870萬游客,此次劫案無疑是一記重拳。案發當日,羅浮宮以「特殊原因」為由全天閉館,打亂了無數遊客的行程,也讓全球觀光業對巴黎的安全狀況產生疑慮。博物館作為文化遺產的守護者,其形象和信譽受到嚴重考驗。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當晚於社交媒體發文,表示各地正竭盡全力追回被盜珍寶,並將犯案者繩之於法,重申會加強遺產保護。早在今年1月,馬克龍就啟了「盧浮宮新復興」方案,其中包括加強安保措施,但仍未能阻止這次盜竊。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