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強制生物認證 突關閉8600萬個銀行帳戶 小存戶急買加密幣
越南疑因電騙太猖獗,竟推出近代史罕見的凍結國民資產辣招!報道指,越南9月1日起強制實施生物辨識驗證,一口氣關閉約8,600萬個未完成臉部或指模識別的銀行賬戶,佔全國總賬戶近43%,震撼及搞亂越南金融界,部分外籍人士需急赴越南辦理驗證以取回血汗錢。外界認為此舉意在強行蒐集本地及外資者的容貌、指模與證件,以打擊洗黑錢與電騙,但網民憂慮當局藉機侵佔市民財產及充公官方認為來歷不明帳戶的巨款,小存戶投不信任票,紛投走巨款轉投加密貨幣避險。
制度風險一觸即發
越南國家銀行(State Bank of Vietnam, SBV)等大銀行,為打擊利用AI偽造面部掃描進行的詐騙與洗錢,自2025年9月1日起強制實施銀行帳戶生物辨識驗證(如指紋、臉部辨識)。此行動導致逾8600萬個未完成驗證或長期閒置的帳戶被關閉或清理。
根據SBV統計,越南現有約2億個銀行帳戶,此次清理後,僅約1.13億個個人帳戶仍被視為有效。儘管央行官方聲明強調這只是「清理」而非「沒收」,帳戶資金仍保留其中,但在完成親自到銀行的生物辨識掃描核實身份之前,資金將無法提取。
此舉對外籍人士與海外工作者造成困難,据越南媒体报道,有Reddit用戶表示,作為曾在越南工作的外國承包商,需其親專程飛回越南,辦理臉部驗證,才能保住和恢復HSBC帳戶資金。「在2025年,居然還需要飛到一個國家才能保住自己的錢,這難道不荒謬嗎?」他在貼文中寫道。
資產自託管的興起
越南的帳戶清理行動,被全球加密貨幣社群視為對傳統金融系統的又一次警鐘。在去中心化的世界觀裡,資產自託管(Self-custody)的概念隨之興起,成為對抗中心化凍結風險的替代方案。
自託管,即個人完全掌握其資產的密鑰,從而直接控制資產,不再依賴第三方銀行、交易所或任何中央機構。加密評論員Marty Bent直言:「這就是我們選擇比特幣的原因。當帳戶可以在一夜之間被關閉,你的資產其實並不屬於你。」
越南案例的發生,強烈促使普羅大眾重新審視其儲值方式,鼓勵更多人轉向使用加密錢包(如熱錢包)或冷錢包等去中心化儲值工具,確保資產的自主控制權。雖然部分網民擔心,此次清理可能藉機充公那些來歷不明、涉及可疑資金且無人認證解凍的「巨額」閒置帳戶,但更廣泛的共識是,中心化機構的過度干預正加速去中心化趨勢的到來。
普羅用戶資產管理策略
在數碼轉型加速、金融監管日趨嚴的時代,資產主權與流動性已不再理所當然。面對制度風險衝擊,普通用戶亦需重新檢視及調整資產配置策略。
對於普羅大眾而言,首先是分散風險,不要將所有資產集中在單一中心化金融機構或國家管轄範圍內;其次是積極驗證,對於居住國或常規使用的銀行帳戶,應主動完成所有生物識別或最新的KYC(客戶身份審查)驗證要求,避免因「非活躍」或「未驗證」而被凍結。最關鍵的是,了解自託管,開始學習使用非託管(Non-custodial)的加密錢包,將一小部分可承受風險的資產轉移至自託管狀態,以作為應對突發金融系統風險的「備用金」或「數字避難所」。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