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工仔MPF首3季狂賺4.3萬元 美國聯儲減息帶來機遇 回報較去年多逾倍
今年MPF迎來了豐收的一年,據積金評級(MPF Ratings)的統計,今年前九個月,每位MPF成員平均錄得超過43,300港元的收益,此數字已超過去年全年回報的一倍。尤其是上月,成員的個人帳戶平均增值約10,900港元,帶動MPF總資產突破1.5萬億港元,刷新歷史紀錄。
儘管市場普遍看好,但投資者在回報豐厚的時期,更應保持審慎和紀律。在市場處於高點時,需要做好風險管理,穩健保本顯得尤為重要。
從宏觀角度分析,上月是「黃金九月」,美國聯儲局九個月來首度宣布減息,將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4.0%至4.25%,刺激風險資產大幅反彈。標準普爾500指數在該月上漲了3.5%,並八次刷新歷史高位;MSCI中國指數的升幅更接近9.8%。市場對減息的預期,結合油價下跌與美元疲軟等因素,顯著改善了投資氣氛,從而帶動了MPF基金的整體表現。銀聯信託(BCT)的數據,不少MPF成員在減息前選擇將資金轉入保守型基金以規避風險,但在減息政策確定後的五個交易日內,資金迅速回流至高風險資產,這反映出香港市民在管理退休儲蓄方面日趨成熟,能夠根據市場動態靈活調整其投資策略。
在制度方面,MPF也迎來了歷史性的進展。立法會已正式通過「全自由行」首階段的相關法規,引領MPF制度進入一個更具彈性與自主性的新紀元。根據新規定,自2025年5月1日起入職的僱員,將有權在每一年度內,至少將一次其僱主強制性供款所累積的資產,轉移到自己選擇的MPF計劃中。此舉賦予了僱員更大的自主權,他們不再局限於公司指定的計劃,而是可以主動選擇費用較低、往績更佳的基金,從而有望提高長期投資回報和計劃透明度。此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已預告,將於明年就第二階段改革方案進行公眾諮詢,預期將進一步放寬限制,推動香港的退休金制度朝向更加市場化和完善的方向發展。

在市場趨勢轉變和制度改革的雙重背景下,大眾應如何把握機遇並有效管理潛在風險?筆者建議四大要點:
1 審視費用與實際回報:即使是同類型的基金,其管理費用也可能存在差異。看似微小的費用差距會對複利效應產生顯著影響。因此,定期比較不同計劃是確保投資回報的基礎。
2 分散投資以平衡風險:避免將資金過度集中於單一市場或資產類別。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年齡、風險承受能力及退休目標,分配於股票、債券及預設投資策略(DIS),以平衡風險與回報。
3 建立定期的投資組合:在市場上漲期間,投資組合可能會過度傾向於高風險資產。建議投資者應每半年或每年重新審視並調整資產配置比例,以維持穩定性。
4 自願性供款:在個人財務狀況允許的前提下,考慮進行額外的自願性供款。透過定期定額的投入,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複利效應,增加退休儲備。
MPF制度正邁入一個由成員主導的「自由行」新時代,雖然帶來了選擇自由,但同時也意味著個人需要承擔更大的理財決策責任。尤其在市場回報可觀的時候,維持投資紀律與理性判斷,並採取穩健的策略來逐步積累退休資產,顯得至關重要。
彭永東(Joseph)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