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息借貸去買高息債券必贏? 看似利潤增倍 惟要小心隱藏數大陷阱
債券是其中一種定息產品,而利用適當的借貸就能創造更佳的息差回報。首先簡介一下甚麼是債券,一般來說,債券是會定期派息、到期歸還本金的投資工具(當然市場上存在著其他的種類,但此處先以最簡單去說明),債券就是發行人的發債集資的工具,是欠債的證明書,而發行人可以是是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
雖然債券符合持續產生正現金流的定義,但只是表面上的資產,因為債券的原理是借現金,到期又是歸還現金。當中的問題在於投資者借出的與收回的都只是一筆相同的現金,而該筆現金從來都沒有增值過,由於貨幣系統的運作令這筆在較遲時間收到的現金必然貶值,因此債券是價值減少的工具。
另一關鍵是利息,若果利息太少,該債券就會連基本的通脹也無法對抗。由於債券所分派的利息是固定的,即是不具備因財富系統而價值會上升,所以所分派的利息,實質價值不斷減少,即是每一次都只會收到實質價值愈來愈少的利息。雖然字眼上成為所謂的資產,但難以符合真正資產的定義。
若該項目的價格及產生的現金流,均能按財富系統而有基本或更多增長,這很容易理解成為資產,例如物業就是其中一項。但若然沒有升值,卻有現金流,又或是沒有現金流而能夠升值的,那就比較難確定其是否資產,又或字眼是資產但實質卻不是。所以從某程度來說,債券不是真正的資產,只是一個產品。
但作為收息的工具,債券的確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利用借貸形式去持有,就能提高當中的利息回報。一些較優質的債券,息率雖然不高,但由於風險很低,故利用適度的借貸能平衡風險之餘創造更高的回報,例如投資$100萬購買某優質債券,本金$50萬,借貸$50萬,收息5%,而借貸利率為2%:
債券收息$100萬 X 5% = $5萬
支付利息$50萬 X 2% = -$1萬
淨回報 = $4萬
回報率 = $4萬/$50萬X100% = 8%
這類以借貸操作的投資,最大風險就是該企業違約不還款,或出現拖欠情況,所以這做法只限於優質的企業,而投資評級起碼要A級或以上的債券。
雖然兩間評級機構不是絕對正確,但的確存在一定的參考價值。若果不運用借貸,則可投資中度評級類別的債券,但要注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因投資較差的評級可能要面對本金損失的風險。
利用借貸去賺取差息,要注意若非持有至到期,中途出售有可能面對資本損失,可以比沒有利用借貸的損失更大。
另外,若出現加息,亦要注意利息成本的上升,同時債券價格可能下跌,中途出售打擊不少,若並非中途出售,加息時其他投資工具的利息回報一般都會上升,而所持有的債券則利息不變,即是變相損失了機會成本,這點不得不注意。
如出現較差的情況,大幅加息令利息支出上升,比所收取的債券利息更高,息差部分就會出現負回報,以至得不償失。
簡單來說,債券不是資產而只是產品,或可說是投資工具,這工具較適合較低風險、年紀較大、已退休、已財務自由的人士。至於較年青,又或是追求財務自由途中的人,債券只屬一般的選擇,在投資組合中只佔小部分或不持有,這樣相信年輕人較為適合的策略。
龔成
==================================
龔成老師簡介
‧ 暢銷書《股票勝經》、《選股勝經》、《年報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作者
‧ 理財真人Show 節目擔任致富教練
‧ 曾接受港澳多個傳媒訪問
‧ 過往於銀行從事投資相關工作多年
‧ 曾在萬多元月薪狀態下,憑股票累積數百萬財富
‧ 現為全職投資者,擁過千萬財富
‧ 於網上分享投資心得,瀏覽量過百萬,為人氣博客,解答網友理財問題逾20,000條
‧ 專欄作家
‧ 擁財務學學士學位
‧ 股票課程導師,香港及澳門學生人數逾4,000人
‧ 過往10年投資成績,過半能獲利超過1倍以上
Facebook 專頁「龔成」粉絲人數超過200,000人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