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祖專欄】歐洲政府債務危機推波助瀾 9月金價突破3500美元 更大危機在後頭
小弟BusinessFocus專欄首篇登於5月26日,當時已明言「3500美元非金價大頂,好戲還在後頭!」來到9月底,國際期金已經升至接近3800美元水平。從4月中3500急回後,於3250-3450區間整整横行了4個多月,各路分析多聚焦於聯儲局減息與否,而忽略了政府債務危機,結果,突破口再次由這個因素推動,同時驗證了小弟第三篇文章所說,政府債務危機與金價上升有密切關係。
金價突破發生於9月首周,一舉攻下3500阻力位,打破悶局,亦打開上漲空間,時間拐點正好是法國國民議會投票推翻貝魯(Francois Bayrou)政府。兩者甚麼關連?法國政府債務佔GDP超過110%,每年政府既要還債、還息,又要應付社福、軍費等開支,政府入不敷支,財赤超出歐盟規定接近1倍,貝魯政府便推出一項減赤財政預算案,包括政府裁員、凍結社福、提高富人稅等措施,結果得罪議會左中右三派,結果在信任投票中失敗落台。開支依舊,減赤泡湯,買了法國國債的債主們很自然會擔心法國是否有能力還錢、付息。沒多久,多家信用評級機構下調法國信用評級,而金價卻搶先一步,突破而上。
金價與政府債務危機的關係,可看小弟第三篇文章論述,此篇不重複。想說的是,過去數年,政府債務危機已經不止一次促成金價重大突破,上次發生於2022年10月底,英國女首相卓慧思(Liz Truss)推出減稅方案,英國政府債券被大舉拋售,觸發債股匯三殺,執政僅六周就辭職,之後她的財政改革方案被全面撤銷。
何解卓慧思要推改案方案?主因也是沉重的政府債務,2022年英國政府債務位GDP剛好突破100%,還未計數額嚇人的隱形債,英國跟法國一樣入不敷支,自然要想想辦法解決,貝魯想縮減福利開支去節流,卓慧思則想刺激經濟,為政府開源,方式不一樣,底層邏輯卻一致,都是為了降低政府財政壓力。
卓慧思辭職,貝魯政府倒台,不但在告訴市場,兩位領袖試圖拯救英法兩國沉重政府債務的計劃,徹底失敗,同時意味兩國債務沉重的老問題,沒有解決方案,會繼續沉重下去。所以2022年10月20日,卓慧思告別首相府,10月最後一周開始,國際金價走勢就突然急速反轉,到11月底共升近9%,幾乎收復前季所有跌幅,半年後升至2085美元,挑戰歷史新高,再半年正式創出2152美元歷史新高。
從2022年3月美國展開加息周期,金價曾經連挫7個月,但一場隱隱發作的政府債務危機,令走勢一下子反轉過來。縱使加息周期未完,直至2023年7月,聯儲局持續提高利率,金價卻一直維持於1900美元以上,弄得很多習慣以息口上落預測金價的人一頭霧水,不明白該輪金價上升的原理,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歐美國家的政府債務危機又再發作了。
政府債務表面上是一組數字,其實隱藏着巨大的問題,因為政府有別私人企業,其職能復雜,舉個例,私人企業是不會聘請不為公司帶來盈利的人,但政府卻會以公共開支照顧傷殘人士。政府債務背後其實是一套社會資源的分配機制,當貝魯政府要削減福利,社會上就必定有人質疑,為甚麼削減我而不是削減他?或者為什麼我削這麼多他削那麼少?
近來歐美右翼興起,尤其是美國右翼領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被暗殺後,更一石擊起千層浪,歸根到底是政府入不敷支的債務危機引發的社會矛盾。如此債務危機不單是金融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這樣我們就更容易理解,為甚麼自古常說,亂世要買黃金了。
林祖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