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不滿先進晶片99%由台灣製造 美財長指對美國構成安全風險 籲將3至5成晶片產能轉移至美國與日本等

不滿先進晶片99%由台灣製造 美財長指對美國構成安全風險 籲將3至5成晶片產能轉移至美國與日本等

Business Lifestyle News
By Miki Liang on 25 Sep 2025

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日前再度就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結構性風險發出嚴正警告,特別點名台灣在全球高端晶片生產領域的壓倒性主導地位。他批評,高達99%的先進晶片在台灣生產,這對全球經濟構成「最大風險」,也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貝森特呼籲,為實現供應鏈「去風險化」,全球需將30%至50%的先進晶片產能,轉移至美國本土及日本等信賴的盟友國家。

貝森特周三(9月24日)接受《霍士商業新聞》(Fox Business)專訪時表示,台灣生產絕大多數先進晶片,構成「美國國家安全的風險」。他指出,99%的高性能晶片都是在台灣生產。目前,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在晶圓代工領域,其技術領先地位難以撼動。貝森特強調,「他們做得很好,擁有良好的生態系統」。然而,貝森特也警示,全球經濟最大潛在風險正是這99%的先進晶片由台灣製造的現狀,這迫使美國政府竭盡所能,確保未來美國或其他美國親密盟友生產部份先進半導體,以降低台灣幾乎完全主導先進晶片市場所產生的風險。

「去風險化」策略:晶片產能轉移目標3至5成

貝森特指出,在風險管理方面,「我不知道我們需要的30%、40%還是50%的晶片,我們必須把部份先進晶片產能回流美國或我們的盟友,包括是日本或是中東,我們每天都在為這個目標努力。」美國政府正積極推動將半導體需求產能轉移至美國本土或其盟友國家,以降低對單一地區的高度依賴。此舉被視為美國「去風險化」(de-risking)戰略的一部分,旨在確保關鍵供應鏈的安全與韌性。

這並非貝森特首次針對台灣晶片產業的高度集中表達憂慮。今年8月底,他曾指出台灣包攬高階晶片生產對美國是嚴重的國安危機,並將其與1973年的石油危機相提並論,呼籲特朗普政府必須為美國的經濟「去風險化」。

全球先進晶片產業集中於台灣,尤其在高端晶片生產方面佔據壓倒性份額,特別是以台積電(TSMC)為首的晶圓代工業者,在全球最尖端的3奈米及以下製程市場擁有超過九成的市佔率。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2025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將年增15.4%,達新台幣5.45萬億元(約1.31萬億港元)。台積電的2奈米製程預計將在2025年下半年進入量產,並積極擴建2奈米、3奈米甚至1.4奈米新廠。而台灣擁有完整且高效的半導體產業生態系,從IC設計到製造、封裝測試,提供了無可比擬的整合能力,然而,這種高度集中性也促使美國等國家呼籲將部分先進晶片產能轉移至美國本土及日本等盟國,以分散供應鏈風險並確保國家安全。

在談及美中貿易談判時,貝森特也指出,美國擁有多項籌碼,包括飛機引擎及零件、特定化學品、矽原料等關鍵製造業產品,以及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可作為與中方協商的工具。他強調,雖然中國稀土礦物持續流入美國,華府仍致力於強化戰略物資及產品的供應鏈安全。貝森特表示,美中官員已進行四次會談,預計在10月和11月還將再次會面,為11月10日暫停加徵關稅的期限到期前做準備。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