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懶人包助你看清特首《施政報告》 特首減派糖 加速發展北都 鼓勵生育 吸引人才來港

懶人包助你看清特首《施政報告》 特首減派糖 加速發展北都 鼓勵生育 吸引人才來港

Business Lifestyle News
By thomas.chan on 17 Sep 2025
Digital Editor
熱愛新聞工作,充滿好奇心。從投資分析、慳家攻略到AI應用都有濃厚興趣。期望藉著多年以來的工作經驗,為BF這嶄新的財經新聞頻道上出一分力。

特首李家超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題,公布多項重點新政策。重點包括:拆牆鬆綁以全力加速發展北部都會區、吸引中外企業來港落戶設廠、推出部門首長責任制(可降職可解僱)、又放寬投資移民門檻。目的為吸引更多富豪、專才及企業來港,以推動經濟。

施政報告亦強調把香港教育國際化,包括把內地及海外生佔香港大專學額的最高比例,由4成調升至5成;政府並鼓勵國際學校及直資學校增收內地或海外學生;以及大力推動興建學生宿舍。一切政策的目標,同樣是吸引全球精英學生及其家人來港。

但疑因財赤嚴重,這幾乎是一份「無(派)糖」施政報告,最大手筆的,要算是新手父母才可享受、高達26萬元的「初生嬰兒雙倍免稅額」,它由只可使用一年變成可使用了兩年。這措施最能惠及中產及高薪家庭,料兩個課稅年度內高端家庭有機會因此節省數萬元稅款(最高可逾8萬元)。

特首認為有關新措施,有助鼓勵生育,不過對生活捉襟見肘的中低收入家庭來說,上述「雙倍新生子女免稅額」難顯著減輕生活負擔。反過來說,最能令香港普通家庭受惠、惜已被取消的「每年2500元學生津貼」,始終未有回歸。加上施政報告幾乎沒有直接可令打工仔受惠的紓困措施,令不少網民頗有微言。

盛傳會重新有限度推出的「租者置其屋」出售公屋計劃,最終亦未有在施政報告出現,令此前「吹風」落空,據悉背後原因是「社會反響太大」。當局亦需更多時間考慮出售公屋的選址、樓價折扣率等重要問題。

施政報告最受惠的一群,也許是公屋及居屋的居民以及長者。因為政府將增加居屋綠表比例,由4成增至5成,令更多公屋戶可以用綠表去抽居屋,增加做業主的機會。不過綠表比例提高,卻令一直自食其力、沒有享受任何政府房屋福利的年輕人或年輕夫妻,更難以用白表申請居屋,料要繼續捱貴租。

施政報告亦同時推出「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容許居住於面積較大或市區居屋的長者業主,可以用優惠條件(毋須補地價)「大居屋換成細居屋」、「市區居屋換成偏遠居屋」,從中套現以支撐退休生活。這措施屬一舉兩得,因它可以釋出更多二手居屋大單位或市區居屋到居屋第二市場,從而應付市場包括年青家庭的需要。

施政報告最令愛護動物人士驚喜的是,相信是特首宣布將會推出寵物餐廳牌照,從此寵物犬將可「光明正大」與主人一起進入部分食肆。勞工保障方面,特首指將收緊輸入外勞、加強打擊黑工。政府亦會在教育、醫療、鼓勵生育、照顧長者、支援中小企等各方面,增加公帑資源的投放。

讀者若想知道施政報告詳情,可以瀏覽特首施政報告官方網站(超連結在此)。也可以參考以下的2025施政報告重點內容。

 

【特首2025施政報告重點內容】

強化治理體系、設立部門首長責任制

• 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
o 把制訂和執行政策兩者的責任更好銜接起來
o 推動建立有效的管理團隊與運作系統
o 出現問題時查找不足、釐清責任,並按情況進行行政或紀律處理
o 擴大「公務員敍用委員會」職能,就嚴重或涉及廣泛或重複性的系統問題,或涉及部門首長的角色,進行獨立調查
• 研究建立更嚴謹的公務員表現評核機制
• 成立「AI 效能提升組」,由政務司副司長任組長,統籌和按優次指導政府部門應用人工智能(AI)等技術,推動革新和提升效能

加快發展北都、拆牆鬆綁

• 成立由行政長官主持的「北都發展委員會」,提升決策層次
• 簡化行政流程,拆牆鬆綁,包括以新思維採納不同地方的建造方法、材料和裝備
• 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授權政府為提速北都發展制訂簡化法定程序

促進產業發展和革新、拓展AI公務及商務應用

• 制訂促進產業和投資的優惠政策包,吸引企業落戶香港
• 引進和發展飛機回收、新能源產業等新型工業化產業
• 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助力藥企將創新藥推向市場
• 推動 AI 和數據科學產業發展,拓展 AI 在公務和商務上的應用

鞏固香港金融貿易航空優勢、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國際金融中心
o 持續強化股票市場,包括探索縮短股票結算周期至 T+1,及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為首選回歸地
o 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並推動更多機構在港拓展黃金倉儲
o 公布「固定收益及貨幣」路線圖
o 設立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支持實體經濟使用人民幣
o 制訂數字資產交易及託管服務發牌制度的立法建議
o 加強與大灣區碳市場合作,試驗跨境交易結算
o 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住宅物業投資的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
• 國際貿易中心
o 與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國、埃及和秘魯探討簽訂新投資協定
o 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
o 成立吉隆坡經貿辦,並擴展經貿辦覆蓋範圍至拉丁美洲及中亞地區
• 國際航運中心
o 建立「鐵海陸江」貨運網路,推動內地省市貨物經香港運往國際市場
o 推動高增值海運服務發展
• 國際航空樞紐
o 擴大「機場城市」發展,推進亞洲國際博覽館二期工程和遊艇港灣及配套設施發展
o 今年起分階段完成「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永久設施,並展開第二期前期研究
• 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出海」,為其制訂多元方案
• 全力支持國際調解院工作,推廣香港法律服務

推動教育國際化 吸及內地及海外學生及人才來港

• 深化國際教育樞紐建設,增加非本地生以自費方式留學香港的學額以及學生宿舍等配套,招攬更多國際教研人才和學生
• 加大打擊違規提供文憑試課程或「借殼辦學」的情況
• 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
• 提速建設第三個「InnoHK 研發平台」,聚焦可持續發展、能源、先進製造及材料
• 推進低空經濟生態圈建設
o 制訂「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
o 完善民航法例及規管框架
o 推展核心基建設施
o 推出進階版「監管沙盒𝓧」
• 推動知識產權融資、估值和保障,進一步推廣知識產權交易
• 推動青年發展
o 推出「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提供更多參與國際組織實習和會議的機會
o 啟德「青年驛站」在未來五年籌辦約100個文化、藝術和運動等青年活動

推廣高端旅遊及文體旅發展、打造藝術品交易樞紐

• 打造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與巴塞爾藝術展深化合作,鞏固香港為區內唯一主辦城市的地位
• 今年內啟用西九碼頭;成立「西九文化區學院」,提供專業培訓
• 在康文署指定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包括在博物館閉館日出租場地作商業用途
• 推廣高端遊艇旅遊,增加遊艇泊位和優化訪港遊艇入境流程等配套
• 獲得清真認證的餐廳可獲資助50%認證費,上限5,000元,促進穆斯林旅遊
• 與高爾夫巡迴賽LIV Golf達成長遠合作安排,吸引頂級球員來港比賽

紓困措施支援中小企、保障本地勞工、推寵物餐廳

• 額外預留300億元在未來兩至三年加大工程項目開支,支持本地建造業
• 支援中小企
o 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擔保產品的申請期兩年和「還息不還本」安排一年
o 減非住宅用戶50%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上限分別10,000元及5,000元;工商業污水附加費50%;以及豁免小販、食物業、漁農業、酒牌等的牌照費,為期一年
o 簡化食肆發牌制度及加快審批食肆露天座位申請
o 向「BUD 專項基金」注資 14.3 億元,擴大資助地域範圍
o 設立「經貿一站通」平台,協助本地中小企到海外尋找商機
• 推廣寵物友善,推出容許狗隻進入的食肆牌照
• 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優化「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的資格要求
• 加大力度打擊非法勞工,提高情報收集及組織更多跨部門聯合打擊行動
• 立法完善平台工作者工傷補償機制,保障外賣及送貨等數碼平台工作者

增加造地及興建公營房屋、增白居二配額

• 未來五年總公營房屋建屋量達189 000個單位,較本屆政府上任時增加約80%
• 2027年上半年或之前落成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公屋綜合輪候時間邁向2026-27年度4.5年的目標
• 豐富置業階梯
o 調升綠、白表配額比例至50:50
o 「白居二計劃」增加1 000個配額至總數7 000個,並將一半新增配額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o 放寬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至十年
o 推出先導計劃,容許合資格資助出售單位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出租單位予白表人士
• 提升造地效率和降低建造成本
• 以新思維推動市區重建,包括針對重建需要較迫切的地區,適度增加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並允許轉移至其他地區
• 盡快通過規管網約車服務法例,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深化醫療改革

• 增加公營醫療服務,包括推展中風中心和「心血管疾病綜合醫療中心」
• 縮減外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約十周
• 提升整體眼科服務,增設全新高流量日間白內障手術中心
• 擴展家庭醫學門診預防篩查和護理服務和增加服務量,逐步將現時家庭醫學門診的延長服務時段常規化
• 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試點推行乙型肝炎篩查
• 今年內分階段啟用香港中醫醫院,並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
• 促進精神健康,推出涵蓋預防、識別、介入及治療的措施

促進社會發展關愛共融 1.8億注資兒童發展基金

• 繼續精準扶貧
o 強化「共創明『Teen』計劃」
o 向兒童發展基金注資1.8億元,減少跨代貧窮
o 增設六個社區客廳
o 試行為離開綜援計劃並符合資格領取職津的住戶提供有時限的現金獎勵,鼓勵他們自力更生
• 照顧長者
o 新增700個新建資助安老宿位、4 000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及1 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
o 增加三間長者鄰舍中心
o 擴展參加「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內地安老院至24家,覆蓋城市增至八個
• 預留每年5億元的經常開支推出一系列措施加強支援照顧者
• 設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制訂涵蓋安老、醫療、房屋、文化康樂、樂齡科技及進一步推動銀髮經濟發展等的對策
• 鼓勵生育
o 由2026/27課稅年度起,延長初生子女可享額外免稅額至出生後首兩年
o 未來三年新增15所資助幼兒中心,提供共約1 500個0至3歲兒童日間照顧名額
o 醫管局輔助生育服務名額增至1 500個
• 增設兩支少數族裔關愛隊及一間少數族裔傳譯及翻譯服務中心,加強支援少數族裔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