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AI問診是真商機或是吹捧? DeepSeek國內興起 助改善AI初診效率

AI問診是真商機或是吹捧? DeepSeek國內興起 助改善AI初診效率

Business Bloggers
By 吳雅詩 on 05 Sep 2025
香港醫療企業資深管理者,累積多年醫療產業策略規劃與人才培育經驗,持續關注醫療經濟與就業發展動向,為專業媒體特邀撰稿人。

AI技術飛速發展,有電視節目展示了AI代替某些崗位(如廚師、律師)的潛力。儘管當前科技尚未完全代替人手,但已顯著減少人力成本。在醫療資源緊張的環境下,AI能否助力緩解資源困局?是真商機還是商業炒作?

AI問診挑戰傳統醫生地位?

最近,一名外國患者飽受不明病痛折磨,經多項檢查無果,最終將病歷輸入ChatGPT成功找出病因,展現AI在醫療領域的潛力。同時,Apple預計於2026年推出「Project Mulberry」AI醫生服務程式,有媒體報導稱其將於明年進行醫療資料庫大翻新,旨在以AI取代傳統問診服務,甚至挑戰真正醫生角色。但就筆者現時了解的資料來看,「Project Mulberry」是利用iPhone、Apple Watch等設備收集的健康數據,為用家提供健康建議及教育,並不認為能挑戰傳統醫生地位。

AI問診能否取得成功?

醫生問診程序看似簡單,實則高度專業,綜合問診、臨床檢查、專科轉介、提供健康及診斷建議等,遇上不擅溝通的病人或複雜病例時,更需如偵探般抽絲剝繭破解病情。對於複雜或罕見病症,AI判斷力仍顯不足。研究指出,不少患者對AI診斷缺乏信心,特別在重大醫療決策中,傾向依賴醫生的專業判斷。此外,各地區的法律法規更是AI獨立運作的障礙。

AI問診的運用

這是否意味著AI問診只是噱頭,毫無發展潛力?當然不是。國內多間醫院積極使用DeepSeek等模型推動AI問診,因其在醫療服務運作中起到多方面的協助。不論在國內外,憑藉便利性及強大數據處理能力,AI問診在多個醫療環節中已實際應用,尤其在解決「醫療資源不均」及「初診效率低」等問題上效果顯著:

• 基層/遠程醫療初篩: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偏遠鄉鎮或社區診所,AI問診收集患者症狀後提供「建議就醫科室」或「是否需緊急處理」等指導,避免盲目就醫。
• 急症/門診分流:在擁擠的急診或門診,AI可快速區分輕症或重症,安排高危患者優先就診,縮短等待時間,誤判率低,減輕醫護負擔。
• 慢性病管理跟進: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AI問診程式會定期詢問用藥後症狀變化及血壓/血糖等數值,自動評估是否需調整藥物或複診。
• 健康諮詢與預防指導:針對非疾病類問題(如「兒童發燒如何物理降溫」或「孕婦飲食禁忌」),AI可提供權威建議,減低醫生處理瑣碎諮詢的負擔。例如上文提到的Apple「Project Mulberry」便屬此類應用。

AI問診的發展潛力

AI問診具備多角度的投資發展潛力,但不應過分聚焦於取代醫生。首先,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催生顯著市場需求;其次,國內科技巨頭如訊飛醫療、騰訊和京東健康等,憑藉技術優勢進軍AI醫療技術開發,推動流程優化。法律及政策考慮亦是發展關鍵。

中國國家衛健委《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參考指引》明確84個細分領域,醫保局將AI輔助診斷納入醫療價格構成,為推動技術商業化提供支持。在市場需求及利好政策的扶持下,AI醫療的發展潛力不言而喻。

總結

AI 問診是醫療資源優化的重要工具,旨在「讓合適的患者在合適的時間找到合適的醫生」,以輔助角色協助醫生及病患。患者應理性看待AI建議,將其作為參考。隨著技術迭代和法規完善,它將與人類醫生形成緊密協作,提升醫療效率與可及性。

吳雅詩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