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版唐吉訶德? 特朗普對風車宣戰 向風力及太陽能發電開火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風車宣戰,猶如現代唐吉訶德大戰風車?!8月20日,他在社交媒體「Truth Social」痛批風力與太陽能是「本世紀騙局」,並稱這些再生能源計畫正在導致電價飆漲,更揚言不再批准相關項目,怒斥:「愚蠢的日子在美國結束了!」此前,他狠批新澤西州風電機「又蠢又醜」,導致電價飆升28%。這場能源戰役,猶如唐吉訶德式的執迷,引發熱議。但亦有分析認為,這不過是顯示特朗普延續他「獨愛石油業」的喜好。
唐吉訶德式衝風車
日前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表示:「任何建造並依賴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州,電力和能源成本都出現了創紀錄的增長。這是本世紀的騙局!」這番言論猶如現代版的唐吉訶德向風車發起的衝鋒,他眼中的「巨人」——再生能源產業——正被描繪成摧毀美國經濟的元兇。
早在今年7月,特朗普便簽署了一項關鍵行政命令,明確終止對風能與太陽能的聯邦補貼。他將這些綠色能源標籤為「昂貴又不可靠」,不僅破壞了鄉村的自然美景、威脅鳥類與鯨魚的生存,更因其供應鏈高度依賴外國(尤其是中國),而對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特朗普政府宣稱,電價近年飆升是綠能政策的直接後果。例如,他多次點名新澤西州,怒斥「愚蠢而醜陋的風力發電機」導致該州能源價格在一年內上漲了28%。據Politico報道,此舉預計將暫停超過1000億美元的海上投資。
補貼急凍與油田的暖春
儘管政府將矛頭指向再生能源,但數據呈現出更複雜的畫面。根據美國進步派新聞網站RawStory,7月份全美平均電價相比去年同期高出5.5%,是通膨率的2倍多。但無黨派機構「能源創新」(Energy Innovation)的分析指出,在德州、愛荷華州等再生能源佔比超過30%甚至60%的州,其電價漲幅反而低於全國平均,甚至比傳統能源州更便宜。電價上漲的真正推手,被認為是AI資料中心帶來的驚人電力需求、傳統化石燃料電廠的退役,以及電網基礎設施的老化。
然而,特朗普的政策已對市場造成實質衝擊。隨著聯邦補貼的收緊,數十個大型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專案被迫凍結,導致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蒸發,並引發了相關產業鏈的失業潮。與綠能產業的寒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暖春。特朗普政府高喊著「寶貝,使勁挖!」(Drill, baby, drill!),大舉放寬在保護區的鑽探與開採限制,傳統能源巨頭迎來了政策紅利期。這場能源政策的劇變,本質上是一次巨大的財富與利益重分配,從新興的綠色科技領域,重新流向了傳統的化石燃料王國。
能源轉型的地緣政治棋盤
在全球競逐能源轉型的賽道上,美國的急遽退卻不僅是國內政策的轉向,更可能觸發深遠的地緣政治震盪。當中國、歐盟等經濟體將清潔能源視為「下一個全球大產業」並巨額投資時,美國的退出無異於將未來數十年的技術主導權與經濟增長引擎拱手相讓。正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所質疑的:「若無法主宰下一個全球關鍵產業,美國如何再次偉大?」
能源政策在21世紀早已超越內政範疇,它直接牽動產業競爭力、技術標準制定權與全球氣候治理的話語權。特朗普政府的抉擇使美國國際信譽隨選舉週期劇烈擺盪,政策反覆重創長期投資信心。當全球能源革命浪潮澎湃,AI爆發更對電力需求提出空前挑戰,美國若執意固守舊能源堡壘,終將發現其所阻擋的並非幾片風機葉片,而是整個時代的洪流。這場唐吉訶德式的衝鋒,結局早已寫就——狼狽倒下的,永遠是悖逆趨勢的挑戰者。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