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金指數破頂揭示殘酷真相:香港樓市的舊玩法已經死亡?
如果你還在用十年前的思維模式看待香港樓市,那麼最新的數據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耳光。中原地產公佈的7月中原城市租金指數(CRI)不僅連續三個月上漲,更以128.14點的姿態,正式升穿了自2018年8月以來的歷史高位 。市場一片嘩然,但這份熾熱,卻與另一邊的寒冬形成了極端諷刺的對比——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依然在2016年的低谷中掙扎 。這不是週期性波動,這是結構性斷裂。當租賃市場烈火烹油,買賣市場卻是寒風刺骨,這場「冰與火之歌」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市場新規則?本文將為你拆解數據,剖析這場由「新香港人」主導的租務革命,如何重塑本地業主、租客和潛在買家的命運,並探討那個讓無數人猶豫不決的「租轉買」黃金交叉點,究竟是機遇還是陷阱。
「冰與火之歌」:為何租務與買賣市場徹底脫鈎?
要理解當前的怪象,首先要拋棄一個舊觀念:租金和樓價不再是同步的舞伴。它們的脫鈎,源於背後驅動力的根本性轉變。
- 租賃市場的「新燃料」:政策驅動的剛性需求 過去,租金上漲往往伴隨著經濟向好、全民加薪。但這次,劇本完全不同。推動CRI破頂的核心引擎,是一股由政府政策(如「高才通」計劃)精準導入的龐大租賃需求——內地專才與學生 。這批「新香港人」的居住需求是剛性的,他們需要一個落腳點來完成學業或啟動事業。再加上傳統的暑期學生租樓旺季作為放大器,市場上「學生紛紛搶租單位」的現象此起彼落,直接將租金推向了史無前例的高峰 。
- 買賣市場的「三座大山」:利率、經濟與信心 與此同時,買賣市場卻被三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全球高利率環境意味著按揭成本高昂;本地經濟前景未明,企業裁員、縮編的消息不絕於耳;市場信心脆弱,大部分潛在買家選擇「食花生」,寧願持幣觀望,也不願在此刻冒險入市 。
新香港人 vs. 舊業主:誰在這場租金升浪中食盡紅利?
在這場由單一需求主導的市場變革中,贏家和輸家的面目變得異常清晰。你的資產組合,決定了你是站在紅利中心,還是被浪潮邊緣化。
贏家陣營:
- 新界區「上車盤」業主: 數據不會說謊。當傳統豪宅區港島的租金指數距離歷史高位仍有3.9%的差距時,新界東和新界西的指數已屢次破頂 。新界東7月租金按月急升3.3%,是35個月來的最大升幅 。這背後,是新來港群體對交通便利、租金相對實惠的新市鎮的高度青睞。如果你持有的恰好是這類中小型單位,恭喜你,你正處於這波紅利的風眼。
- 二線屋苑業主: 當太古城這類傳統藍籌屋苑租金升幅僅為3.62%時,馬灣珀麗灣、紅磡海逸豪園等屋苑的租金在今年首七個月已分別錄得12.23%和11.57%的驚人增長 。這證明市場的價值觀正在重構,過去的「龍頭股」光環正在褪色。
被擠壓者:
- 本地年輕租客: 他們是這場變革中最無辜的受害者。原本已不輕鬆的租金負擔,在與背景更雄厚的專才和學生競爭下,變得雪上加霜。他們要麼被迫接受更高的租金,要麼搬到更遠、更小的單位,生活質素受到直接衝擊。
- 豪宅及港島業主: 大型單位租金指數雖然也在上升,但明顯跑輸大市,距離其歷史高位仍有3.13%的差距 。這清晰地表明,此輪升浪並非由傳統的外籍高管或頂級富裕階層所主導。手持這類「舊經濟」資產的業主,恐怕只能看著別人盆滿缽滿。
這場博弈的核心問題是:當前的租金水平,對於那些支付著天價租金的「新香港人」而言,可持續嗎?一旦政策風向轉變或他們完成短期目標後離港,這股強勁的需求支撐是否會迅速瓦解?這正是所有業主需要思考的深層風險。
「供平過租」的致命誘惑:是陷阱還是黃金交叉?
對於正在租樓的香港專業人士而言,最糾結的問題莫過於此。一方面,樓價跌跌不休;另一方面,租金貴得離譜。市場正悄然逼近一個傳說中的臨界點——「供平過租」。
數據顯示,樓價跌而租金升,已將租金回報率推至近13年來的高位 。早在2024年10月,整體回報率已達3.46% 。與此同時,高企的按揭利率(H按)與回報率的負利差正在持續收窄 。中原預測,一旦美國進入減息週期,本地銀行跟隨,「供平過租」的現象將會重臨市場 。
這引發了兩個極其重要的戰略問題:
- 這是「租轉買」的黃金訊號嗎? 當每月供樓的支出與租金相差無幾甚至更低時,從財務上看,置業的合理性大大增強。這是否意味著,長期被壓抑的本地用家需求將被釋放,為疲弱的買賣市場注入新動力,從而讓早期入場者成功抄底?
- 還是一個精心佈置的「價值陷阱」? 魔鬼在於細節。目前的租金高位,是由一股特定的、潛在不穩定的政策性需求支撐的。如果為了追逐「供平過租」而貿然入市,一旦未來經濟持續下行,或人才政策收緊導致租賃需求退潮,樓價和租金可能雙雙下跌,屆時新買家將面臨資產貶值和租金收入下降的雙重打擊,徹底坐艇。
這個決策,考驗的不僅是財力,更是對未來香港經濟結構和人口流動趨勢的判斷力。
更新你的樓市劇本
2025年7月的租金數據,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香港樓市不再是鐵板一塊,那種樓價與租金齊升齊跌、所有地區雨露均霑的「大牛市」舊玩法,已經死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高度分化、由不同力量撕扯的結構性市場。
展望未來,租金升勢在暑期旺季過後大概率會放緩,但由專才和學生構成的需求基礎,將使租金在高位整固,難以大幅回落 。真正的懸念在於,這個已成定局的「高租金」現實,能否與未來可能出現的「低利率」環境結合,最終喚醒那些在場邊觀望已久的本地買家。
對於身處其中的香港專業人士而言,現在需要問自己的問題是:我的資產配置,是否跟上了這個新劇本?我是應該優化投資組合,轉向迎合新需求的中小型單位和新界區物業?還是應該抓住租金回報率高企的機會,為潛在的「租轉買」時機做好準備?
在數據的冰與火之間,看清誰是燃料、誰是寒冰,是未來幾年香港專業人士最重要的財務功課。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