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晶片冷戰新招?傳美國秘密安裝追蹤器 監控AI晶片防非法轉運中國

晶片冷戰新招?傳美國秘密安裝追蹤器 監控AI晶片防非法轉運中國

Business News
By Shiney Xu on 14 Aug 2025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美國政府暗中在部分AI晶片貨物(例如運輸箱)秘密安裝追蹤器,以監控是否有人把AI晶片違法偷運至美國禁止出口的地區如中國。知情人士稱,此舉主要針對中國,旨在協助特朗普政府蒐證起訴違法者。事實上近年美方持續收緊AI晶片出口限制,打壓中國科技發展,早前已傳出英偉達晶片可能應美國政府要求在晶片加裝「後門」。

 追蹤技術與行動執法

 根據至少兩名直接知情者與五名AI供應鏈人士的說法,美國政府的追蹤策略精密且屬多層次。在2024年一宗涉及Nvidia晶片的戴爾(Dell)伺服器貨運案例中,執法人員在運輸紙箱外貼上了與智能手機大小相當的大型追蹤器,並且在包裝內部,甚至伺服器設備機身之內,隱藏了更小、更難被察覺的微型追蹤裝置。這種「多重追蹤器」的策略,旨在確保即使走私者拋棄外包裝,也無法擺脫監控。

 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與安全局(BIS)常主導這類行動,並與聯邦調查局(FBI)等機構合作。行動流程極具彈性:有時獲行政批准後即可安裝追蹤器;其他情況則會向美國法官申請秘密授權,使追蹤數據能作為刑事起訴證據。這解釋了為何法庭文件會揭露走私同夥的警示:「留意一下有沒有追蹤器,必須仔細檢查。」顯然,供應鏈中的間諜暗戰早已不是秘密。

 出口管控壓力與技術競爭

 自2022年起,美國全面收緊對Nvidia、AMD等公司生產的頂尖AI晶片的出口管制,包括禁止出口到tgkwirm,核心目標是延緩中國在軍事AI、高階運算及監控技術上的現代化進程。然而,儘管禁令嚴格,大量受管制的晶片仍通過馬來西亞、新加坡、阿聯酋等第三國的複雜網絡,被轉運至中國這種「洗產地」走私行為削弱了管制效果。

 為堵塞漏洞,華盛頓正從立法與技術兩方面尋求更徹底的解決方案。美國國會議員已提出《晶片安全法案》(Chip Security Act),意圖從源頭解決問題,要求出口至高風險地區的AI晶片必須內建「位置驗證」功能。與此同時,白宮科技辦公室更在探討一項顛覆性概念:直接在晶片中嵌入「軟件或硬件追蹤」功能,通過延時驗證或特定網絡觸發等方式,讓晶片「自證清白」。但這也帶來新問題,包括成本增加、黑客攻擊風險,以及供應鏈夥伴的反彈。

 國際反應與供應鏈風險

 美國的秘密追蹤行動已引發全球連鎖反應。中國外交部及國家網信辦多次譴責美方將科技工具政治化、武器化,批評此舉「損害中國企業權益」並「擾亂全球供應鏈」。7月31日,國家網信辦更約談Nvidia,要求其就對華銷售晶片的「後門」風險提交證明,顯示中方的警惕已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

 科技巨頭則陷入兩難,Dell與Supermicro等伺服器製造商紛紛表示對政府追蹤行動「不知情」或拒絕評論,試圖與爭議保持距離。然而,晶片經銷商私下流傳的拆除追蹤器照片與影片,揭露了供應鏈下游廠商被迫參與的無奈。Nvidia CEO黃仁勳曾警告,過度出口管制恐加速中國技術自主,削弱美國市場優勢。若美國強推「可追蹤晶片」,可能引發各國反制,導致半導體供應鏈進一步分裂與對立。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